“云消費”讓農產品賣難找到突破口
“密農人家”工作人員正在包裝蔬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北京市密云區百家電商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的發動組織下,面對疫情的嚴峻考驗,勇于擔當、精準發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交出了一張企業增效、助農增收的鮮活答卷。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1至6月,密云區電商農產品銷售總額達到了4.6億余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15%。
密云作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營銷農產品成為絕大部分農民的收入來源。但是,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當地農民的生產經營帶來空前的困難。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及基層合作社聯合主辦的系列“百萬市民進園區”活動一律取消。往年,對“密云農業”品牌旗下產品青睞有加的一些重點客戶,也因為疫情中斷了生意。如何為農民排憂解難?合作社服務中心落實區委、區政府指示精神,決心以百家電商為抓手,開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天地。合作社服務中心和區政府有關部門一起,通過與電商深度溝通,提供品牌宣傳、包裝箱經費支持等舉措,有效地激活了“云營銷”的潛力,農產品賣難問題找到了突破口。
密云區溪翁莊鎮東智東村,種植香椿的村民有100多戶。每年,這些香椿都能給大家帶來3萬元-10萬元的收入。年初受疫情影響,農民對頭茬香椿的銷路憂心忡忡。這時,9家網店負責人來到東智東村考察。很快,新鮮的香椿紛紛亮相互聯網。除了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香椿,村內的年輕人也紛紛直播帶貨。
扎根密云區的農產品電商平臺“密農人家”,是淘寶北京地區生鮮類產品的“銷冠王”。疫情期間,他們的網店訂單量激增。為了保障農產品正常供應,全體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向農戶收購蔬菜,并對疫情期間保障供應的部分農戶給予15%到20%的應急紓困獎勵,讓利農戶、助力三農、服務民生。僅上半年,“密農人家”的農產品銷售額即達2760多萬元,同比增長73%。
“蝸牛小鎮”生態農場是密云區北莊鎮的重點農業企業,主打農旅休閑、親子活動。受疫情影響,生態農場曾一度出現農產品滯銷情況。在鎮領導的支持幫助下,農場協調互聯網資源,運用抖音平臺向網民推銷“紅顏”草莓等農產品,銷售額達到40余萬元,實現了逆勢增長。
“云夢園”是密云區電商平臺中的佼佼者。疫情期間,為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密云農戶增收,平臺大力收購本地果蔬、雜糧、肉蛋禽等初級農產品。其中,與大城子鎮張泉村合作推出的“張泉達康+滿垛獻”山楂汁,共在各大網站銷售1萬余箱,幫助張泉村低收入農戶增收近萬元。同時,“云夢園”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古魯板蒿鄉京敖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促成對口幫扶工作。
眼下,東邵渠鎮石峨村著名的御皇李子正值采收季節。密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會同區農業農村局、郵政密云分公司及十幾家電商與石峨村李子種植戶深入對接,已銷售李子100多萬斤,收入600多萬元。還有200多萬斤不斷成熟的李子,正通過電商熱銷至全國各地。
“密云蜂業”位列北京市第一名。全區養蜂規模由2004年的662戶、3.2萬群蜜蜂,發展到2020年的2072戶、11.5萬群蜜蜂,總量占北京市的44%。全區有362家低收入農戶通過養蜂實現了脫貧致富。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打造蜂業品牌,助力電商在農民增收工作中再創佳績,政府有關部門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牽頭,于2020年2月24日啟動了“密云蜂業”品牌標識征集評選活動。目前,共收到參選作品1628幅,涉及創作者1058人,覆蓋全國21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