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醉天下——看“炎陵黃桃”如何成為致富“金果”
7月31日,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村民在采摘黃桃。
7月30日晚,炎陵縣耕夫子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忙著將黃桃裝箱連夜發往上海等地。
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炎陵黃桃”成熟期。在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壟溪鄉、下村鄉等村寨山頭,漫山黃桃果“黃澄澄可愛、甜脆脆爽口”。
30多年前,100株從上海遠道而來的黃桃苗,扎根炎陵大山,在此成長、開花、結果,蝶變成享譽全國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炎陵黃桃”。近年來,炎陵縣66.4%的貧困戶靠種黃桃脫了貧。
“炎陵黃桃”是如何成為脫貧致富“金果”的?
套一個紙袋子,炎陵種植黃桃成功
炎陵縣地處湘東南邊陲、井岡山西麓,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86.9%。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炎陵縣委、縣政府和農業部門致力培育特色農產品,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1987年,炎陵縣農業部門從上海農科院引進優良黃桃品種“錦繡”,在中村瑤族鄉等偏遠山區試種。
“‘錦繡黃桃’水土不服,身上長滿斑點。山區環境雖好,但病蟲害嚴重,十果九蛀,不待成熟就所剩無幾。”炎陵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劉玉芳說。
怎么解決病蟲害問題?一次偶然機會,炎陵縣農技專家和果農發現,水果套袋技術可破解難題。
當時,臺胞朱代獎回到祖籍下村鄉,租賃土地種植新世紀梨,并在炎陵首次采用套袋栽培技術。受其啟發,果農們嘗試將套袋技術運用到黃桃栽培中。
“當時,一個袋子很貴,我只能用套過新世紀梨的袋子套黃桃。”中村瑤族鄉平樂村村民鄺衛華是“種桃大軍”中的一員“猛將”,他說,黃桃套袋后,果實不僅免受病蟲害與鳥害,且果面更光潔、色澤更均勻,呈現出果形周正、顏色金黃、甜度適中、脆嫩可口等特征。
2004年初,鄺衛華將自己種植的新世紀梨全部改種黃桃。同年,在縣農業部門幫助下,他向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遞交了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炎陵黃桃”首次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成為株洲市首個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的水果。
2008年,鄺衛華的黃桃果園實現純收入10萬元。看到鄺衛華種黃桃發了財,村民們開始心動。于是,鄺衛華組建平樂黃桃種植合作社,帶動村民一起種桃。短短幾年,全村一半以上人口種植黃桃,鄺衛華也被評為“湖南十大杰出青年農民”。
2011年,當選平樂村黨支部書記的鄧運成,將黃桃作為全村脫貧致富的產業來抓。他牽頭成立公司,把平樂黃桃種植合作社、眾鑫專業合作社等聯合起來,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統一種植管理、統一銷售。同時,為貧困果農建立扶持臺賬,提供一條龍服務。
在他帶領下,村里黃桃品質不斷提高,銷路逐年擴大,一株豐產期黃桃樹,年產值可達3000元。看到平樂村黃桃種植效益豐厚,炎陵縣其他鄉村及周邊縣市也掀起發展黃桃產業的熱潮。
目前,炎陵縣種植黃桃8.9萬畝,掛果5.2萬畝。
寫一句推廣詞,“炎陵黃桃”漂洋過海
依托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產業,是炎陵縣干部群眾的共識。該縣出臺的“炎陵黃桃產業規劃綱要”提出,將“炎陵黃桃”發展為全縣的龍頭產業、特色產業、支柱產業。
炎陵縣成立黃桃協會和黃桃產業辦,推廣技術,加強對種植、采摘、銷售等各環節的監管。每年安排預算及整合涉農資金2000萬元以上,支持黃桃基地建設、品牌打造、儲藏保鮮和市場營銷。
品質是“炎陵黃桃”品牌的核心。炎陵縣農技專家探索總結出一套適合當地特點的標準化栽培技術——“炎陵黃桃生產技術規范”,提出了整形修剪、抹梢疏枝、疏果定果、果實套袋以及開溝排水、病蟲害綠色防控、有機肥使用等一道道標準化、精細化工序,鑄就了“炎陵黃桃”的高品質。
炎陵黃桃協會秘書長譚忠誠介紹,當黃桃長到乒乓球大小時,必須把那些黃果、小果、畸形果等摘掉,一臂長的枝條只留下兩三顆,保證留存的果子能吸收更多營養。每到冬季,要動鋸去除大枝,完成果樹整形;鋸口在春季萌發嫩芽要全部抹除,確保不消耗果樹營養。黃桃樹掛果幾年后,必須用有機肥豐富的土壤將樹根旁的“死土”置換出來,確保果樹營養齊全、豐富。
為進一步提升黃桃品質,今年5月,兩棵炎陵黃桃苗搭乘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歷了為期3天的太空育種之旅。
酒香也怕巷子深。黃桃品質好,還需大吆喝。
7月23日,炎陵黃桃大會上,株洲市委副書記王洪斌和炎陵縣委書記尹朝暉,攜手網紅大咖,為“炎陵黃桃”代言,通過電視網絡媒介直播帶貨,當天簽下黃桃訂單250萬公斤。
7月26日,“黃金時代,桃醉人間”湘農薈大直播炎陵黃桃專場在炎帝陵舉行,當天線上、線下銷售黃桃1192.5萬元。
隨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全民帶貨已成為當下最熱的銷售方式,原生態的農產品加上優質的供應鏈,將“肩挑手提商販收”的傳統模式,拓展為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將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無縫對接,讓消費者能夠“今天摘桃,明天吃桃”。
從小眾到大眾,炎陵縣為推銷黃桃沒少下功夫宣傳。
2016年開始,炎陵縣每年舉辦桃花節和黃桃大會,向全世界推介“炎陵黃桃”。還爭取到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可免費在央視播送1分鐘廣告。
譚忠誠介紹,為了這條1分鐘的廣告,時任炎陵縣委書記黃詩燕苦苦琢磨出的“炎陵黃桃,桃醉天下”,成為“炎陵黃桃”推廣“金句”。
伴隨著這句推廣詞,“炎陵黃桃”歷史性地走向海外,出口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澳門等地區。
如今,“炎陵黃桃”已實現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從區域品牌向國家品牌、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從經濟現象向文化現象“四個根本性轉變”。
建一條產業鏈,數萬百姓脫貧致富
“這箱是發往廣州的,這箱是發往長沙的,這箱是發往鄭州的……”7月27日,中村瑤族鄉平樂村村民鄧石茂的新居中,一個個精心挑選的黃桃被裝進印有“炎陵黃桃”統一標識的紙箱,等待快遞上門收寄,運往各地。鄧石茂說,每天寄出的黃桃近2000公斤。
“今年黃桃比去年更甜,生意更好。”曾因母親患病致貧的鄧石茂,靠種黃桃在2017年脫貧,如今是炎陵縣豐盈有機黃桃種植合作社帶頭人,收入可觀。
目前,炎陵縣累計有4811戶14238名貧困群眾通過種植黃桃,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實現穩定脫貧。
除了種植黃桃,鄧石茂還在家中辦起農家樂,服務進村摘桃、品桃的游客。
“炎陵黃桃”成為市場寵兒,果農訂單不斷。村民脫了貧、致了富,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目前,炎陵縣共有3.36萬人種植黃桃,6萬人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黃桃產業鏈。
圍繞黃桃生產和銷售,炎陵縣先后組建龍頭企業22家、專業合作159家,包裝物生產、果品分揀、廣告宣傳、農資配送、種苗繁育、技術推廣、物流運輸、鮮果加工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
天貓、京東等電商紛紛入駐,快樂購、沃爾瑪等多家企業前來尋求合作。郵政、順豐等物流快遞公司為“炎陵黃桃”寄遞開辟“綠色通道”,“黃桃貸”等金融產品為炎陵桃農解憂。
“以往看相不好的果子,被果農扔掉。今年,陽光充足,你看,村子里到處在曬黃桃干。”鄧石茂說,為了做黃桃干,他還專門購置了烤箱。
7月28日,在耕夫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記者品嘗到用黃桃做的果凍干,入口即化,甜香酥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他們還嘗試用黃桃釀制果酒,香醇味美。
在炎陵縣,還流行吃“黃桃宴”。金黃的桃子被加工成黃桃拌牛肉、黃桃開胃魚頭等各種佳肴。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30多年來,樸實的炎陵人民不斷開拓創新,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建起了“炎陵黃桃”全產業鏈。今年,“炎陵黃桃”產量預計達5.1萬噸,全產業鏈綜合產值將達2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