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三大農業品牌 打開鄉村振興空間
樂得鮮蔬菜基地的工人準備把采摘的蔬菜裝箱運往批發市場。
在清涼山的茶田里,清新茶香撲鼻而來,茶農喜笑顏開;在西陽鎮白宮的田地里,苦瓜滿田頭 百姓嘗甜頭;在各個生產基地里,處處是機器的割稻聲、農民的笑聲……每到豐收季節,梅州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農業農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年來,梅江區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優化農業林業產業結構,不斷打響梅江“三高農業、周末農業、訂單農業”三大農業品牌,壯大梅江農業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奔康,全面激發了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三高農業
擦亮梅江特色農業品牌
8月,正是果蔬大量上市的旺季。5日下午,記者走進梅江區城北鎮楊文村樂得鮮蔬菜基地,各種葉菜長勢喜人,田野間處處煥發勃勃生機。工人們正埋頭采摘成熟的蔬果,準備裝箱運往批發市場。
成立于2000年的梅州市樂得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目前有4個蔬菜基地。20年間,該公司得益于建立了有效的食品安全監控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引進高技術人才,發展了智慧農業、綠色種植新模式、水肥一體化新技術等,實現了“傳統農業”向高產、高質、高經濟效益的“三高農業”的轉變。其蔬菜基地規模從一開始的兩三百畝發展到上千畝;畝產量從以前的兩三噸,變成如今的十多噸;市場從梅州本土地區擴大到粵港澳大灣區;果蔬菜價格也因質量的提升而翻了四五倍;如今該公司還是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菜籃子基地......樂得鮮巨大的變化折射出了梅江區近年來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的“身影”。
去年,梅江區圍繞特色農業的發展,通過引進新品種、強化技術培訓、升級農業設施等方式,推進了一批清涼山茶、客都稻米等“三高農業”的發展,成功申報建設了梅州市梅江區茶葉產業園、梅州市樂得鮮(梅江)蔬菜產業園和梅州市絲苗米產業園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還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積極主動打通了與灣區優質農產品流通的“綠色通道”,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綠色食品需求,培養發展了一批“菜籃子”工程骨干企業,推動農業產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提升了梅江區蔬菜、茶葉、水果、水產等產業發展水平,實現“菜籃子”全產業鏈條發展,進一步擦亮和打響了梅江特色農業品牌。
今年上半年,“梅江區清涼山茶”“梅江白宮苦瓜”“梅州客都稻米”等入選廣東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梅江區清涼山茶”“板蓋坑雪蓮果”錄入2020年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截至目前,全區共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認證6個、有機食品認證3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8個,還有18個農產品被評為省名牌農產品。
另外,4個梅江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將提升梅江特色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同時對區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也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周末農業
撬動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時下,不少久居喧囂城市中的人們為了放松自己,都會選擇在短暫的周末時光,來場休閑鄉村游。每到周末,梅江區城北鎮、西陽鎮等地就熱鬧起來了,游客們在各鄉鎮或采摘各樣水果,體驗休閑農莊的樂趣,或暢游美麗鄉村,盡享愜意的田園生活。
近年來,梅江區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謀劃打造了一批諸如“田園雙黃”“水韻直坑”“紅色北聯”等示范精品工程,這些集旅游觀光、農業種植、休閑體驗為一體的城郊特色型農業產業,通過項目帶動,激活鄉村資源,形成鄉村特色經濟,既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又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如何抓好周末農業的熱潮,繪制一幅既有綠水青山顏值、又有金山銀山內涵的美麗鄉村畫卷?梅江區正在積極探索中。下來,梅江區將結合各鎮(街道)人文、自然景觀、資源等要素,大力發展“農業+旅游”“農業+文化”“農業+康養”等產業,將“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實現農村產業“接二連三”,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訂單農業
給農戶吃下一顆“定心丸”
“每年我們都會免費發放1萬多斤絲苗米優質種子給農戶,還會提供農機設備和技術指導。”梅州市稻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0年開始,該公司就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市場”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定期給簽訂了種植收購合同的農戶免費提供種子(苗)肥料和技術指導。每到水稻豐收期,該公司便按高于市場價的保護價向農戶收購稻谷,這在保證了稻谷品質的同時,還消除了農戶的銷售顧慮,給種糧農戶吃上了“定心丸”。目前,梅州市稻豐實業有限公司的訂單種植生產基地達3萬畝,參與種植的農戶有6000多戶,每年帶動農戶增收達2000多萬元。
以往,梅江區大部分農作物是零星種植,農戶自產自銷,自家消費,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很低,沒有形成規模,更談不上形成利益鏈、產業鏈。近年來,梅江區通過大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培育新型農業主體等方式,引導了不少規模以上農業企業抱團發展。并利用訂單農業的發展模式,讓梅江區農業企業發揮“黏合劑”作用,將分散發展的小農戶聯合起來,形成了不少“連點成線”的種植基地。實現了種植有定向,銷路有方向,助力農業增效,讓農民增收。同時,開辟出一條“互聯網+”的訂單產業發展道路,推動田間到餐桌的“超短鏈接”,為促進農產品流通提供有力支撐,推動了梅江區傳統農業產業向特色農業的轉變。
下一步,梅江區將聚焦聚力富民興村產業,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積極推進農業區域品牌建設,加快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做精做優稻米、茶葉、蔬菜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水果、水產、花卉等特色產業,鼓勵有條件的鎮村發展電子商務、鄉村旅游、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文化創意和田園綜合體等新產業新業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率先打造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和先導區。
梅江區還將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優農產品供給區”的目標,加快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梅州配送中心建設,不斷提高梅江區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等供給水平。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健全完善“互聯網+”訂單農業益農服務平臺,開展“農業+直播”網紅帶貨新模式,推動梅江優質農產品更好地走出“圍龍屋”,推向大市場、賣出好價錢。不斷深入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工程,創建“客家菜師傅”名鎮名村,打造一批鄉村客家菜美食旅游景點和鄉村客家菜美食旅游精品線路。持續打響擦亮梅江“三高農業、周末農業、訂單農業”品牌,助力梅江農業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