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發展擦亮“三農”發展底色
作為全國農業大省,近年來,河南全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愈加明顯,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革新逐浪而高,從“積累量”向“提升質”的跨越漸入佳境,河南農業正通過高質量發展重塑品格,進入“豁然開朗”的新天地。
河南糧食產量連續3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占全國1/10,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重要農產品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全國市場火腿腸的1/2、方便面的1/3、饅頭的1/4、湯圓的3/5、水餃的7/10產自河南……一組組數據,正是河南由“大糧倉”“大廚房”向“大餐桌”轉變的鮮活注腳。
“小麥畝產1200斤,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商水縣張莊鄉南嶺村52歲的種糧大戶邱守先站在地頭難掩喜悅之情。豐收的秘訣在于種糧“新地段”和“新手段”,邱守先流轉的2100畝土地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土地連片成規模、土地平整,田間道路、灌溉條件、氣象監測等一應俱全。示范區里安裝的17個360度旋轉攝像頭,能夠讓他隨時查看作物生長情況,智能灌溉程序,則可以讓他遠程控制農田灌溉。只要手機一點,就可以控制噴灌閥門,摒棄大水漫灌讓噴灌澆水更均勻,智能化則讓澆水也“按需分配”。
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農業打牢基礎、提升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商水縣3萬多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7家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萬多畝,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今年,我省將新建660萬畝高標準農田,總建設面積將達1250萬畝。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我省的農業生產能力基礎越來越牢固。
被稱為“中國第一麥”故鄉的延津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50多萬畝,這里生長出的優質強筋小麥被送進附近的產業園區,經過“細磨精釀”升級為面類產品及酒類產品。從種植到加工,串起產業增收“鏈”,優質小麥被訂單高價收購,每公斤比普通小麥高出0.2元左右,企業依托大量優質原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效益明顯。
據統計,我省優質專用小麥面積由2016年600萬畝發展到2019年1350萬畝,面積占全省小麥面積的1/6。從普通小麥到優質專用小麥,變生產普通農產品為生產市場需要、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以質量為導向和目標,河南糧食生產實現了從田間到車間再到國人餐桌的“華麗蝶變”。
“這塊兒是高淀粉的,前邊是適合做薯條的,還有一塊兒是適合鮮食類型的,全是市場上的‘搶手貨’?!痹谖桕柨h辛安鎮劉莊村的紅薯種植基地里,村黨支部書記張士興對種植的品種如數家珍,而在幾年前,村里種植的紅薯品種還很單一,幾度出現賣難。如今,劉莊村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深受市場青睞,農民收益穩步增長。
從要產量到要質量,從“悶頭苦干”到以市場為導向,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的優勢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農業要強,品牌必須強,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以品牌鑄就農業核心競爭力,必須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之路。
幾年前,商丘懂菜集團種植規模逐步擴大,然而效益卻增長緩慢。如今,該集團嚴格采用綠色食品生產規程,產品通過了綠色認證,銷售價格提升15%到20%。商丘懂菜集團以高質量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綠色引領,品質為核心。近年來,通過調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農業品牌建設呈現快速發展,穩步提升的良好勢頭。目前,全省共培育600個省級知名農業品牌,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4679個。
產品質量要更高、產業效益要更好、生產效率要更強,市場競爭力要更高、經營者素質要更棒、農民收入要更多……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河南將開啟“三農”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