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融泥香 品牌農業“火起來”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近年來,東臺大米、東臺西瓜、“富安”牌桑蠶絲……農產品特色品牌如雨后春筍,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無公害認證和國家綠色食品標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標志稱號紛至沓來。江蘇東臺傾力打造的品牌農業、特色產業,隨著支農惠農興農的政策春風,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逐漸火起來。在當地品牌農業火起來的背后,有一股強大的稅收力量在默默地助力支持。
稅收服務到位,點燃打造特色品牌激情
東臺大米,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東臺市金滿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蔣維銀是東臺大米品牌打造的牽頭人,這些年來,他越來越深切地感到稅收在鄉村振興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公司初創到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經營,不論是稻米的新品種研發、品質提升,還是銷售渠道拓展、帶動村民增收,稅務部門都給予了有力支持。”
東臺市金滿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江蘇省重點扶持的農業科技型企業。公司創建伊始,東臺市稅務部門就與其建立了“一對一”跟蹤服務,把涉農稅收優惠政策送到田間地頭、送進企業車間,并向公司提供擴大規模、研發新品種等發展過程中的稅收政策前瞻性支持,成了公司培育發展“東臺大米”品牌、帶動鄉村振興的高效“助推器”。蔣維銀介紹道:“今年公司訂單大米種植面積擴大到31000多畝,預計畝均增收2000元左右,加快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稅收政策支持,圓了蠶農富民增收夢
“雖然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效益,但蠶繭收購價一分也沒有降……”近日,在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蠶繭收購點,剛拿到“蠶金”的蠶農們聚在一起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
“一根蠶絲”連起4萬多畝優質豐產桑園基地,牽起約3萬養蠶農民,江蘇富安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開拓出一條被譽為“富安模式”的“公司+蠶農合作社+農民”的繭絲綢產業化發展之路。
“今年雖然影響了銷售,但公司企業所得稅享受了260多萬元的減免,社保費也已經減免了150多萬元,國家給了更好、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加速發展,我們充滿信心!”公司負責人盧克松表示,“今年蠶繭收購價沒有降,是國家在產業扶持和減稅降費政策上給了我們底氣,公司想通過保證收購價的方式,把政策紅利傳遞給合作農戶手中,也調動蠶農養蠶的積極性。”
稅收促融合,品牌農業蹚出鄉村發展創新路
前不久,“2020‘瓜兒熟了’東臺西瓜節暨農業招商投資說明會”在江蘇東臺現代農業產業園舉行,會上成功簽約12個農業投資項目。東臺西瓜作為江蘇東臺投資興農、品牌強農、富民增收的又一特色品牌,培育出了悅農果業、嶺松果業等200多個西瓜合作社和潤豐農業、諾亞農業等一批現代農業企業。
“今年東臺西瓜種植面積約30萬畝,‘全美4K’‘黑晶王炸’等新品種深受市場歡迎,全年西瓜產值預計近30億元。稅務部門‘一戶式’服務,送來涉農產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復合肥’,助力我們把東臺西瓜發展成一項全國聞名的特色產業。”東臺市三倉鎮黨委書記楊廉俊表示,今后將和稅務部門一道,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村民入股入社,不斷擴大種植規模。開展“稅收促產業融合”行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定制農業、生鮮電商、民宿經濟等“農業+”產業,讓更多村民享受到國家鄉村振興的政策紅利。
“我們將更加精準地落實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深化稅收治理職能作用發揮,讓稅收更有溫度、更有力度地助力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國家稅務總局東臺市稅務局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