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農產品積壓 各界助力湖北農產品推廣
武昌魚、潛江小龍蝦、洪湖蓮藕、隨州香菇、恩施玉露茶、孝感米酒、宜昌秭歸臍橙......所謂“湖廣熟,天下足”,湖北是魚米之鄉,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優質糧油、蔬菜、水果、茶葉、水產等產業獨具特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受疫情影響,近期湖北省部分農產品出現一定程度的積壓。
湖北農副產品受疫情影響滯銷
湖北和武漢按下“重啟鍵”,復工復產的號子吹響的同時,村民們開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投入新一輪的春收忙碌。
在疫情期間,湖北的蓮藕、臍橙、雞蛋等一些農副產品滯銷。據湖北日報報道,漢川麻河鎮光明村村民周志成是一名蓮藕種植戶,規模種植了2600畝蓮藕,以往均銷往華南、西南等地。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今年蓮藕還積壓在塘中。
湖北蓮藕種植歷史悠久,近200萬畝的種植面積在全國首屈一指,產量占全國蓮藕產量的三分之一。為做出效益,近年來,湖北著重打造蓮藕深加工,藕粉、藕帶搭乘搭乘生鮮購物平臺,飛往千家萬戶。
洪湖蓮藕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口感綿綿舒適,且蓮藕品種多、質量之優均為全國之魁。在去年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洪湖蓮藕入選全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另外,京山的蛋雞養殖戶、宜昌的柑橘種植戶都在著急為自己的農產品找銷路。
宜昌市秭歸縣地處長江西陵峽畔,氣候獨特,土壤適宜,水質潔凈。早在1995年,秭歸縣被命名為首個“中國臍橙之鄉”。
秭歸、興山、長陽等地臍橙成熟后,企業無法如期進山收臍橙,導致臍橙滯銷。據悉,2月份,宜昌市中晚熟柑橘銷售進度較往年同期滯后。
如今,秭歸縣現已規模化種植,形成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長紅紐荷爾的生產格局,是目前全國能夠實現臍橙鮮果周年供應的柑橘產區。
同樣發愁的還有果產品加工企業,原料收不進來,生產線開不了工,企業也只能干著急。
恩施玉露茶是蒸青針形綠茶的典型代表,其外觀緊圓細直,形似松針。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爽回甘。干茶、葉底、湯色,“三綠”特征堪稱綠茶典范。
近兩年來,湖北省農業廳等相關部門支持恩施市茶產業發展,建立有機茶示范基地和建標準化加工廠,逐漸打造恩施玉露茶自動化生產線。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恩施玉露茶為當地茶農增收致富。但疫情阻斷了茶葉走出去的路,導致春茶滯銷。多家外省茶企通過分布在全國的連鎖店,帶動“恩施玉露”等鄂茶的銷售。
在“買鄂”助力湖北農產品推廣月中,澎湃新聞和趣頭條通過圖文、視頻、直播等形式,呈現湖北農副產品生產、流通和銷售場景,助力“菜園子”和“菜籃子”順利對接,助力湖北省農副產品銷售。
推廣月將設立電商活動專區,上線絲苗米、潛江小龍蝦、秭歸血橙、洪湖藕粉、宜昌柑橘等湖北農副產品,網友可一鍵下單購買。活動專區將不斷推出更多的產品,并為銷售來自湖北的農副產品的商家提供流量支持。
潛江小龍蝦等水產已開捕上市
唐代詩人岑參有“秋來倍憶武昌魚”的吟唱,元代詩人馬祖常更有“南游莫忘武昌魚”的雅韻。
武昌魚俗稱鳊魚,魚頭圓、背厚、肉細,喜歡生活在長江與鄂州梁子湖兩水交匯的回流之中,吃鄂州市梁子湖的苦草和輪葉黑藻長大。
鄂州武昌魚肉質尤其嫩白,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含有較高的鈣、磷、鐵等人體需要的物質。如果說鳊魚是魚中之精品,那么鄂州武昌魚則是魚中之極品。因此,鄂州又被稱為“武昌魚的故鄉”。
除了武昌魚,湖北潛江市的小龍蝦也非常有名。有人說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潛江。潛江市雨量充沛,河流縱橫,水資源豐富,盛產的小龍蝦尾肥體壯,鰓絲潔白,色澤明亮。
20年前,潛江開始探索蝦稻共作養殖模式,如今,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2018年,潛江小龍蝦已遠銷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1.5億美元,連續14年領跑全國。
近年來,“初出茅廬”的潛江小龍蝦走出國門,并且改變過去單一產品出國的方式,以香辣油燜大蝦等特色菜品的形式走出去,成為俏銷國際市場的“網紅”食品。
據央視新聞報道,潛江市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在潛江市后湖管理區新河村蝦稻共作基地,蝦農們正在水田里給蝦投喂飼料。原本2月下旬是蝦苗上市、投放的黃金時間。受疫情影響,蝦苗錯過了上市的最好時機,價格也不如人意。
目前,潛江市春季小龍蝦已經開捕上市。
在“買鄂”助力湖北農產品推廣月中,網友可一鍵下單購買絲苗米、潛江小龍蝦、秭歸血橙、洪湖藕粉、宜昌柑橘等湖北農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