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勝一籌”太霸氣!區域品牌農產品闖市場年銷量超百億元
3月24日上午,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通往億灃綠色蔬果種植基地,3位工人正在按照不同等級分揀西紅柿。“這些要送到億灃旗下各大超市。”他們對上前詢問的記者說。億灃農業部主管李芳告訴記者,春節期間,西紅柿每斤能賣到五六塊錢。“盡管今年價格偏高,但不少顧客沖著我們有‘聊·勝一籌!’品牌認證,對西紅柿質量有信心,大家還是愿意買品牌貨,直到現在我們這兒還是供不應求。”
三年來,聊城農合億灃蔬糧種植專業合作社被授權使用“聊·勝一籌!”區域品牌,蔬菜銷量一年比一年大。記者走進位于億灃綠色蔬果種植基地的葡萄種植溫室大棚里,但見葡萄果穗剛剛完成疏果,長勢喜人。李芳說,去年三百多畝的葡萄產出了150萬斤葡萄,除一小部分供億灃集團自己的商超銷售外,其余120多萬斤的葡萄被賣到濟南、青島、鄭州、武漢等大城市商超和周圍新鄉、德州、菏澤等多地商超。“去年一位安徽的收購商看到我們的葡萄被納入‘聊·勝一籌!’后,就主動上門收購了幾十萬斤。”
聊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長華介紹,聊城市將食品安全擺在首位,在全省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信息平臺,施行質量官制度,整建制創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將被授權使用“聊·勝一籌”品牌標識的105家企業、合作社、基地全部納入監管和追溯范圍,品牌農產品更加安全可靠。
在莘縣大王寨鎮占地不到5畝的蔬菜批發市場外,外運和收購當地小西紅柿的車輛擠得滿滿當當。市場內,與客商達成生意的經紀人比比皆是。“做了10年的經紀人,要說小西紅柿我有發言權。”剛做完一單生意的經紀人康子偉自豪地說,有了“聊·勝一籌!”整體區域品牌的加持,議價更有底氣。如今全國80%以上省會城市都有我們這兒出去的小西紅柿在賣。
康子偉的話并不夸張。“聊·勝一籌!”整體區域品牌創建之初,聊城市將北京、上海、濟南等一二線城市作為主要開拓市場,組織“聊·勝一籌!”品牌授權企業一次次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和區域性展銷博覽會,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等舉辦多次新聞發布會、專題推介會活動。如今,聊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簽署了合作協議,建立北京、上海、廣州直采基地10余個,在北京、上海、濟南等建立直營店、形象店20多家,每天銷往京滬生鮮農產品200余萬斤,在北京覆蓋200多個商超、社區和大型機關單位。去年,聊城還在廣州2019世界農業博覽會上舉辦了“2019山東聊城‘聊·勝一籌!’品牌農產品直供粵港澳推介會”,促進了廣州聊城戰略協作協議的簽訂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聊城配送分中心的建立。“我們還與北京朝陽區達成長期合作共識,起草了雙方戰略合作協議,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朝陽區運送儲備菜100噸。同時,鞏固與海淀區合作,每日向北京魯品鮮及大千彩(北京)生鮮連鎖超市供應蔬菜20余噸。”陳長華說。
記者了解到,“莘縣蔬菜”以品牌評估20.62億元的價值進入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去年,“莘縣西瓜”和“莘縣香瓜”品牌價值分別達到11.75億元和11.12億元。“這都是‘聊·勝一籌!’區域品牌的力量和價值。”莘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東存說。
疫情期間,“聊·勝一籌!”品牌農產品賣得火熱。“這得益于前期鼓勵’聊·勝一籌!’旗下企業開通電子商務。”聊城農業農村局市場與信息化科科長柏呈林告訴記者,聊城與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達成合作,在京東集團建立聊城農特產館,上線“抗疫蔬菜套餐”,通過抖音、今頭條、快手等平臺,加快聊城農產品網絡銷售。初步調查,東阿阿膠、高唐永旺食品、棗鄉情、東昌府區民益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十幾家企業疫情期間銷售額在1700萬元左右。聊城農業農村局還指導品牌運營中心搭建網絡供銷平臺,大力發揮電商作用,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促進“線上”農產品的銷售及信息公布。“我們開通‘菜籃子’農產品直通車進社區活動,在特殊時期實現每日網絡銷售3600余單,約5.4余萬斤;每日進社區車輛7部、線下銷售蔬菜等農產品15萬斤。”
在“聊·勝一籌!”品牌引領下,在授權使用標識企業帶動下,去年“聊·勝一籌!”旗下農產品銷售突破100億元,增長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