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發力打造特色農業品牌 百花齊放碩果百姓共享
市民游客在冬交會瓊海館內參觀。
冬交會瓊海展館內,嘉賓們正在了解瓊海特色農產品。
“這里的水果和農副產品種類豐富、品牌響,都是內地市場上頗受歡迎的產品。”12月14日,在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現場,來自河南的客商李獻偉走進瓊海館內,邊走邊看,不時用手機記錄下自己看中的產品。
在今年冬交會上,瓊海市精心組織100多種優質特色農產品參展。榴蓮蜜、五指檸檬、番石榴等水果以及瓊海油茶、咸水鴨蛋、生態大米等眾多品牌農產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像李獻偉這樣的外地客商前來洽談合作。
百余種品牌農產品在冬交會上的集中展示,是瓊海近年來堅持調結構、轉方式、創品牌的發展思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進農業品牌化取得的顯著成果。數據顯示,2018年瓊海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87.66億元,2019年全市農業增加值預計將達到91億元,保持穩步增長趨勢。
精琢優質產品 打造知名品牌
數據顯示,2019冬交會期間,瓊海共簽約22宗產品訂單,訂單金額共計達到3.64億元。
“這離不開我們瓊海知名優質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口碑與品牌影響力。”瓊海康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符芳之今年帶來多種山柚油產品參加冬交會,他說,自從2018年底,瓊海油茶通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評審后,極大促進了瓊海山柚油產業發展,“我們今年推出的很多產品,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
油茶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瓊海農業品牌化戰略的第一步。2018年,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瓊海市農產品品牌打造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在全市先行打造油茶、蓮霧、胡椒、嘉積鴨、溫泉鵝等5個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動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融合。
瓊海選取油茶、蓮霧、胡椒、嘉積鴨、溫泉鵝等基地各200畝列為示范基地,進行重點扶持,以此提升農產品品質,打造可復制的標準化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并逐步推廣。
“一年多來,瓊海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瓊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瓊海堅持打造優質農產品,塑造有影響力的品牌,推動熱帶高效農業做大做強。目前,瓊海市已有“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19個,瓊海番石榴、瓊海油茶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另有3個地理標志產品正在申請認證。”
打出好品牌,走出好銷路。今年9月份,瓊海市打造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聯結全市農業品牌協會與其他行業協會,共同搭建集農產品展銷、招商、洽談于一體的購銷合作平臺,助力禽類、水果、稻米、農副產品等多個品類農產品走進更大市場。
“瓊海番石榴不愁賣。”在瓊海塔洋鎮水井下村,番石榴園中果樹長勢良好,果園負責人陳光亮表示,瓊海的土壤、氣候等適合番石榴生長,自從瓊海番石榴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后,名氣大增,市場更“熱”,果園中的紅心番石榴往往剛成熟就被訂完了。
在品牌加持下,瓊海熱帶高效農業發展迅速,蓮霧、珍珠石榴、檸檬、榴蓮蜜等優質高效水果種植面積、產量持續位列全省前茅,全市熱帶作物總面積超過100萬畝,全市農業增加值逐年穩步增長。
瓊海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中國首批農業對外合作示范區,瓊海將牢記使命,把建設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在國際交流合作中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進一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打造出更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激發農業發展新活力。
提升科技含量 發展生態農業
“今年以來,我們從30多個油茶品種中優選出10個,目前已經發現了連續3年穩產、高產的優質品種。”瓊海市特聘油茶產業發展技術顧問馮紀福透露,油茶選優和測定工作的進行,將為瓊海油茶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種苗,支撐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瓊海油茶雖然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其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為推動油茶產業發展,瓊海市進一步加大科研開發力度,提升油茶產業科技含量,引進專家組建油茶科研工作站,通過科研站所指導基地專業化生產以及產品深加工,并著手研究油茶深加工產品。
瓊海市熱作服務中心副主任戴俊介紹,目前瓊海油茶產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于去年底在瓊海成立了國家油茶科學中心熱帶試驗站,還建設了一批標準化油茶生產基地和本地優良品種采穗圃。
據介紹,截至2018年底,瓊海油茶種植面積突破2.4萬畝,年加工茶油288噸,產值達3.6億元。下一步瓊海將努力實現油茶產業年綜合產值突破10億元,帶動2萬農戶增收致富。
提升農業科技含量,是瓊海市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之一。瓊海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第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示范區,瓊海在全市大力推進化肥農藥減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綠色工程。
“我們公司以秸稈為原料生產菌包和有機肥,年消耗秸稈50萬噸。”在海南益芝祥生態農業公司,一袋袋秸稈進入生產線,產出一包包菌包和有機肥,公司負責人鄒漢亭說,瓊海水田16萬畝,年產秸稈47萬噸,“如此計算,瓊海全市的秸稈都不夠用。”
“未來,秸稈將不再是困擾農民的農業廢棄物,也不再需要焚燒處理。”瓊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通過在大路鎮、博鰲鎮、潭門鎮發放秸稈腐熟劑,示范推廣秸稈腐熟還田技術,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秸稈的肥料化利用。此外,該市還將通過PPP模式開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
此外,瓊海還在全市建設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片,推廣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誘蟲色板等,在項目推廣區,每畝減少農藥使用量15%至20%。
瓊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瓊海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9.9%。與此同時,在生態農業的支撐下,瓊海休閑農業取得長足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鄉村旅游接待人數198.1萬人次,同比增長9.2%。
助力脫貧攻堅 產業強農惠民
農業產業化、品牌化,最終目的是惠民利民。近兩年來,瓊海市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在幫助貧困戶發展檳榔、橡膠、土雞、肉豬等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支持發展花卉、靈芝、沉香種植,以及黑山羊、特種野豬養殖和粽子生產、苗繡加工、光伏發電等產業,逐步探索出多渠道、多元化的產業扶貧模式。
“以前從沒想過在家門口也能上班。”在瓊海市嘉積鎮脫貧攻堅黃崖靈芝蘑菇種苗培育示范基地內,黃崖村村民梁英仔細檢查一排排整齊的圓柱形菌包,她樂呵呵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這個基地是瓊海市今年將扶貧與產業結合的有效嘗試之一。在瓊海市委、市政府引導下,黃崖村與海南益芝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引導村民利用檳榔園、橡膠園里的林下空閑地發展菌類種植。“自從咱們村里引進新產業以后,給村民們帶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好了起來!”嘉積鎮黃崖村委會主任盧傳江說。
像黃崖村這樣的村子,在瓊海還有很多。數據顯示,瓊海市目前已實現貧困戶產業發展“五帶動,全覆蓋”,全市共有47家帶動貧困戶的經營主體,聯結帶動全市貧困戶3181戶、11725人。
此外,瓊海市還在全市創建了10個特色產業扶貧示范村,打造25個特色扶貧農產品,建設了13個特色產業扶貧基地,塑造了6個庭院經濟扶貧示范村,扶貧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瓊海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瓊海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現有特色優勢產業的培育壯大,加大扶持力度,發揮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助力貧困群眾脫貧摘帽,讓廣大農民都能共享發展紅利,真正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