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啟用“金農好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38家企業首批入駐
11月17日,第十二屆金華·華東農交會在華東農產品物流中心拉開帷幕,開幕式后的金華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成為一大看點。
發布會上,“金農好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正式啟用,“金農好好”品牌形象標識也首次亮相。
“金農好好”的寓意
金華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稱為“金農好好”。好好(HOHO),“HOHO”:是金華的地方語言諧音“好好”,蘊含了金華的地域文化。好好:代表了好產品,寓意追本溯源的匠心之食;代表了好豐收,是金華大地、農人、食客的相互成就;更是好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金華人尊重生活、食不將就的美好表達。
品牌形象標識以圖形標的方式呈現:從金華方言“HOHO”出發,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金華專屬性。標識整體由山、水、太陽組成,“三面環山夾一川”是金華地理特征。通過抽象和對稱的表現手法,將H化為坐落的山峰,代表金華地域;O化作光輝的太陽,普照金華大地。通過水面倒影將HOHO完整表現出來,青山、綠水、陽光,昭示著金華農產品生機、綠色、健康、原生態的特征。色彩方面,整體顏色的運用自然,象征健康生態。以綠色、金色為標識主色調,綠色代表金華農產品綠色生態特點,金色代表太陽、天空以及匠心品質。
品牌口號為“物美金華 好好生活”。食物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故鄉農情,古今傳承,不變初心的金華人,始終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食材與生活體驗。以好山好水好氣候為基礎,金華的食匠們用心雕琢,將工藝與美食相結合,造就了高品質精美的農產品,讓農產品得到了品質與藝術的同步升華,成就“物美金華”。這一口號同樣也包含了美好的祝愿:無論是扎根八婺大地的金華人、外出追求廣闊天地的游子,還是定居金華的他鄉人,亦或僅有一面之緣的匆匆過客,品嘗到金華的食物后,都能收獲幸福,縱享生活。
首批入駐企業38家
去年8月,金華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工作正式啟動。經社會征集、第三方團隊專業策劃、多方深入調研討論,反復征求意見,并報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后,“金農好好”最終被確定作為金華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稱,“物美金華 好好生活”為品牌口號,并邀請專業設計團隊進行品牌形象標識設計。
發布會上,全市相關單位、品牌授權使用單位代表、物流企業、電商平臺代表及農產品采購商代表約110人一同觀看了“金農好好”品牌宣傳片。 對首批品牌授權使用的企業進行授牌。金華金字火腿有限公司、金華市小老黃食品有限公司等38家企業為首批入駐企業。
“金農好好”品牌作為一個覆蓋全市的全域性、全品類、全產業鏈的綜合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今日起將正式推向市場。此后,金華農產品將以整體品牌形象向外推介。
據了解,“金農好好”品牌由金華市供銷社下屬全資企業金華市農合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創建與運營工作。為規范公用品牌管理,按照主體有資質、資質有認定、產品有商標、品質有認證、標識有追溯、安全有保障的6有標準,管理方制定了“金農好好”品牌授權使用的準入門檻,對品牌使用許可、申報程序、品牌使用人權利義務等內容作出嚴格規定。
通過品牌運營與管理,以品質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安全為保障,以創新為動力,我市將著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力、有文化內涵的市場運營主體,提升金華市農產品附加值,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農特產品牌服務中心開業
農交會開幕式上,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華東金華農產品物流中心“2019全國果業精準扶貧功勛企業”牌匾。華東金華農產品物流中心也在當日結束試營業正式開業。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提升金華市農特產品的整體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市供銷社還打造了“金農好好”農特產品牌服務中心。位于華東(金華)農產品物流中心內的“金農好好”農特產品牌服務中心也正式和市民朋友見面。
該品牌旗艦店總面積近1600平方米,共2層,經統一規劃設計和裝修,設金華九大縣(市、區)農特產品展區、吉林展區、四川展區、新疆展區、臺灣展區等,產品涵蓋我市及對口幫扶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旗下符合農產品質量要求、包裝規范的近千種農特產品。
今后,市民若想購買來自金華地地道道的火腿、小蘿卜、香菇、紅糖、宣蓮等,或者吉林大米、雜糧、四川火鍋料、麻辣肉干、臺灣烏龍茶、鳳梨酥等,都可前往北二環東路999號東一街22#的農特產品牌服務中心挑選購買。
“農產品的品牌化運營無疑是提升金華優質農產品附加值的一次重大機遇,品牌農業也將成為金華的一張靚麗新名片。”市供銷社主任陳福雨說。金華歷來物產資源豐饒,優越的光、熱、水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農產品的優良品質。千年歷史載八婺,千年匠心話傳承。金華火腿、酥餅、佛手等農產品久負盛名,義烏南棗、金絲蜜棗、宣平蓮子等名特產也曾被列為貢品。
近年來,金華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始終堅持把品牌建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大力實施質量新農、綠色興農和品牌強農戰略,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特色精品農業產業發展,有效推動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實現了鄉村振興城市戰略,為現代農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