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進入快車道——品牌接連出爐
上周六,我市六合區正式發布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茉莉六合”,這是一個月之內,繼八卦洲“洲野天成”之后,我市發布的第二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最近兩年,我市各區和各街鎮農業部門紛紛按下快進鍵,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相繼發布,從最早的溧水“無想田園”到最近的“茉莉六合”,目前,全市已有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而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更是扎推出爐。
如何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這給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與發展帶來了新的課題。
公用品牌解決“叫好不叫座”
華平雨花茶、艾津歐標大米、大圣水芹、冶山貢雞、龍池鯽魚……首批納入“茉莉六合”品牌的農產品共計19個,涵蓋了蔬菜、林果、茶葉、大米、畜禽、水產等類別。
六合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南京的“米袋子”和“菜籃子”,六合培育了綠色蔬菜、特色水產、經濟林果等6個超10億元的主導產業,生產了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全區“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到215個。其中,綠色食品33個,有機食品29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0%。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品牌意識不足,六合不少優質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并不高,產品價值未得到充分體現,已成為制約六合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因素。為此,六合確立了品牌發展戰略,希望通過“茉莉六合”品牌建設,推動農產品綠色化、標準化生產,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許朗認為,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勞動滿足自身消費的小規模農業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導致農業大多是分散性經營,規模較小,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可以解決“叫好不叫座”的問題。“眼下,全國各地都在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只是第一步,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新的品牌要想脫穎而出,營銷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許朗說。
從質量競爭向營銷比拼轉變
通過嚴格的準入標準和完善的追溯體系嚴把農產品質量關,是當前各地發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共識。“如果說過去大家競爭的是質量,那么隨著區域公用品牌的出現,相當于給農產品都打上了優質的標簽,在此基礎上的競爭,比拼的就是營銷水平了。”淮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倪建華說。
上周末,“淮味千年”優質農產品來南京舉辦展銷會,3天時間,吸引了數萬南京市民。作為淮安市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發布一年半以來,通過各項營銷手段讓品牌發展進入“快車道”。倪建華介紹,“淮味千年”成立之初,就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舉辦了專場展示展銷會,一炮打響;在上海虹橋高鐵站、南京高鐵南站、淮安機場等地投放廣告,以公用品牌攜手產品品牌組團亮相;和國內知名電商合作,擴大“淮味千年”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品牌影響力;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陽等地,陸續開設“淮味千年”實體店,實現品牌農產品直供直銷。
一系列的營銷手段,讓“淮味千年”在眾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脫穎而出,達到了省內知名、國內有名。目前,已有上海的商家找上門,希望在上海開設以“淮味千年”命名的淮揚菜餐飲店。同時,“淮味千年”授權企業的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品牌引領下,企業效益不斷提升,農民錢包也鼓了起來。
“大聲吆喝”才能打響品牌
“大聲吆喝”讓“淮味千年”賺足了眼球、嘗到了甜頭。但是,一些區縣級甚至是街鎮級的區域公用品牌,沒有太多的營銷費用,如何去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在這方面,我市一些區域公用品牌也進行了探索。
溧水“無想田園”是全省首個縣級區域公用品牌,通過入駐超市,舉辦社區行等活動,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六合“多彩竹鎮”是全市首個鎮級區域公用品牌,通過和本地的體育賽事、文化旅游節等活動融合,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在許朗看來,不同層級的區域公用品牌要想做出特色,都需要吆喝,只有“大聲吆喝”,才能打響品牌。他表示,對于投入力度大的大品牌來說,通過舉辦大型展銷會,冠名重大活動等,前期的“砸錢賺吆喝”很有必要;對于小品牌來說,需要找準特點,挖掘特色進行營銷,可以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體手段,花小錢辦大事。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許朗認為,各地發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更需要有精準的定位,“有些區域適合打造全品類的公用品牌,有些則適合發展單品類。要因地制宜,精確的定位也會決定未來營銷和推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