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模式”成就黃浦江大閘蟹區域品牌
“今年黃浦江大閘蟹開捕日期比去年略晚了幾天,主要是為了保證品質,在不愁賣的情況下,更不能放松品牌承諾,松江的養蟹戶都很自覺的。” 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郎月林說。
確如郎月林所說,松江區大閘蟹養殖戶統一把10月14日作為今年黃浦江大閘蟹的開捕日,并以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大泖牌”黃浦江大閘蟹所定的銷售價格實行全區統一價。
黃浦江大閘蟹是上海松江區特色農業區域品牌,養殖戶各有各的品牌,如何形成統一上市、統一價格的產業局面?
黃浦江大閘蟹開捕
“母以子貴”樹品牌,有福共享護品牌
表現出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合作社品牌,大多可歸納為是“子憑母貴”或“母以子貴”的結果,不得不承認,近十年來黃浦江大閘蟹區域品牌聲譽鵲起,是地地道道的“母以子貴”農業品牌故事。
“大泖牌”黃浦江大閘蟹連續八屆蟬聯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2016年獲最佳口感獎和最佳種質獎,2018年又再獲最佳口感獎,正是因為這一連串的金獎,觸動了消費者認準黃浦江大閘蟹品牌,帶動松江的水產養殖戶轉向養黃浦江大閘蟹。
“在松江養蟹,有穩定的養殖環境和成熟的市場平臺,不需要操心技術,只要跟著‘大部隊’走。”今年52歲的潘雷鳴說到從養魚轉向養蟹的經歷,特別強調了跟著“大部隊”走。
潘雷鳴是小昆山鎮蕩灣村上海昆秀水產專業合作社養殖戶,有著20多年水產養殖的經歷,2013年他決定養蟹,剛開始是嘗試著養,小規模養,連續6年嘗到養蟹的甜頭后,今年他把400多畝水塘全養了蟹。他說自從開始養蟹,幾乎所有的蟹不出塘口就能賣掉,今年也不愁賣。
他說的“大部隊”,是以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為領頭羊的5家養蟹合作社,在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帶領下,通過抱團發展,形成了從供種、育苗、養殖到銷售、可追溯的閉環產業鏈,營造了黃浦江大閘蟹產業和諧發展的環境。
郎月林告訴記者,品質是品牌的生命,養殖技術養殖規程是穩定品質的關鍵,不管是誰,第一年養黃浦江大閘蟹我們都是手把手教,之后,每年開展針對性技術培訓,每周有定期交流,最終,保證養殖戶們養出的蟹個個都是好品質,七八成以上都是大個子。
規格大、肉結實、有點甜是黃浦江大閘蟹區別于上海其它地產大閘蟹的差異化特點,憑著差異化特點,“大泖牌”黃浦江大閘蟹才連續八屆蟬聯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完全可以憑著獨家技術做大做強“大泖牌”,為了黃浦江大閘蟹區域品牌,合作社采取了免費輸出養殖技術的做法。
“我們希望通過和養蟹戶有福同享做強黃浦江大閘蟹,這才是可持續的。” 郎月林說。
“松江模式”穩品質
穩定的品質是品牌的承諾,解決不好品質穩定的問題,就無法避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公地災難”的悲劇,“松江模式”比較好地解決了黃浦江大閘蟹穩定品質的難題。
黃浦江大閘蟹品種是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上海海洋大學王成輝教授和他的團隊培育的“江海21”,該品種具有生長快、規格大、產量高的特點,不僅被上海地產大閘蟹采用,還輻射到了全國16個省市,為什么是黃浦江大閘蟹實現金獎“八連冠”呢?
“關鍵是水質,松江養蟹戶對生態學、生物學認識很深,品質自然高人一等。”王成輝說。
記者了解到,“松江模式”大規格河蟹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被總結為20個字,即稀放蟹種、精種水草、立體充氧、優化飼料,不用藥物,從某種意義上,這20個字可以濃縮為5個字,即好水養好蟹。
“12年來,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始終堅持這個養殖標準,嚴格限定放養量,實行精細化喂養,每畝僅出塘550只蟹。” 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總經理王友成說。
記者了解到,不但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始終堅持“松江模式”,其它合作社也無一例外地堅持“松江模式”,這個模式能保證黃浦江大閘蟹長勢穩定,保證畝均產值近2萬元。
創新擦亮品牌
“近兩年,黃浦江大閘蟹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松江的養蟹戶卻沒有表現出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而是加大了創新力度,這一定會繼續擦亮黃浦江大閘蟹品牌。”王成輝說。
記者采訪發現,松江養蟹的創新幾乎涵蓋了黃浦江大閘蟹閉環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尤以生態養殖環節的創新為重。
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是上海最大的大閘蟹養殖基地,過去的十多年,不斷圍繞以漁凈水、以蟹保水的創新,形成了一系列綠色生產技術,為了進一步提高品質,近兩年,基地圍繞水草精細化種植不斷下功夫,選取輪葉黑藻、苦草、黃絲草等利于水質改良的天然本地草,塘底猶如鋪上了一層長毛綠毯
與此同時,基地還引領了蟹塘生態養殖環境提升工程,模擬自然界潮汐現象,升級底部增氧設施,形成高、中、低等不同水層的良性微循環。
投喂螺螄和上市前一個月喂食冰鮮魚是黃浦江大閘蟹品質優異的兩大法寶,記者采訪得知,還有第三大法寶,就是采用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立僑研究的餌料新配方,以植物蛋白取代動物蛋白,讓大閘蟹改吃安全“粗糧”,讓餌料更加綠色。
因為這些創新,黃浦江大閘蟹不僅穩定了品質,還成功避免了傳統的大小年現象。據了解,今年黃浦江大閘蟹畝均產量75公斤左右,大規格蟹占七成以上,單只售價最高至200元,出口日韓、新加坡等國約2萬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