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打造“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 實現生態產品溢價增值
大美武夷,山水畫卷。
橫跨南平境內的武夷山脈,是“清新福建”的生態屏障,更是令人向往的“雙世遺”之地。古語有云“靠山吃山”,近年來,南平市突出打好“大武夷”品牌,以品牌建設為綠色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實現生態產品的溢價增值,加快推進點綠成金、富民強市。
“武夷”好物 獨缺“代言”
作為農業大市、資源大市,南平有很多特色優質產品,十個縣(市、區)“一縣一品”,尤其在茶葉、果蔬、食用菌、畜牧水產、花卉、苗木、中藥材等方面具有輸出優勢,形成了武夷山茶業、光澤雞業、延平乳業、順昌菇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多年來,南平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但因缺少有影響力的品牌,南平的好產品大多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好產品”賣不出“好價錢”,農戶面臨著“增產”不“增收”的問題。
浦城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前些年,由于東南亞大米沖擊國內市場等原因,浦城大米雖然產量穩定,價格卻大不如前。“同樣是大米,東北‘五常大米’享譽全國,浦城大米附加值不高,就是缺乏一個響亮的品牌。”浦城縣石陂鎮浦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卜正標說。
浦城大米遇到的問題,也是閩北優質產品在拓展市場時遭遇的難題。南平不缺好產品,缺的是喊得響的大品牌。
面對有資源優勢無市場優勢、有口碑優勢無品牌優勢、有品質優勢無價格優勢的問題,南平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著力打好綠色牌、念響山水經,以大武夷綠色生態為閩北優質產品賦能,全力打造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使其代言南平綠色優質農產品,在打品牌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推動青山變“金山”。

浦城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近年來,該縣以“武夷山水”品牌建設為抓手,把“浦城大米”這一傳統產業作為“一縣一品”突破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浦城大米的售價比普通大米高出150%。圖為浦城縣山橋村的連片彩繪稻田。黃慶黨 攝
2018年7月,在南平“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上,11個大類、34個小類產品獲得首批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33家企業成為首批使用“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的企業。
三步為營 行穩致遠
如今,南平打造區域公用的“武夷山水”品牌,實現“換道超車”,如何穩住“方向盤”,讓武夷品牌建設行穩致遠?
起步的半年,南平蹄疾步穩,堅持借智借力、高位謀劃,邀請國家有關部委和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廈門大學、南開大學等部門機構領導專家開展專題調研,編制《“武夷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優質農產品品牌發展規劃》,繪制了武夷品牌建設線路圖、施工圖,明確按照“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檢驗檢測、統一宣傳推介、統一營銷運作”要求,構建政府“背書”、市場化運作、高質量品質管控的總體框架體系。
“武夷山水”品牌創建之初,就明確從質量標準入手,聘請專業團隊對全市主要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進行修訂或重新制定,部分標準還專門增加了綠色和健康元素,推進農產品標準體系全品類覆蓋,打造優質農產品種植生產基地,建設高水平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構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筷頭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以武夷標準、武夷質量支撐“武夷山水”綠色招牌,讓“好山水產出好產品”。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對“武夷山水”產品技術規范進行了國內外對標分析,其中優于國家標準的指標157項,優于歐盟的指標203項,優于美國的指標140項。

“南平竹筍”品牌去年帶動南平市竹農累計收入同比增長36%。
南平通過品牌引導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從分散無序生產轉向有組織有規模生產,推動供給和需求結構升級,以市場配置資源促進生產要素流向品牌企業,以品牌建設倒逼企業提供更多適銷對路、品質上乘的農產品,增加市場有效供給。同時,制定《“武夷品牌”建設有關扶持政策》《扶持“武夷山水”品牌建設的政策措施》,從支持企業融資、技術改造、產品研發、開拓市場、人才引進、稅收優惠等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動各種要素向品牌企業、品牌產業集聚,強化品牌發展的支持保障。
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看來,南平利用當地最負盛名的“武夷”做標識,系統推動品牌建設,這一方法在全國亦是創新之舉。政府發揮“搭臺”作用,統一監管,將有效提升全市企業品牌水平,走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品牌引領 市場錘煉
品牌建設初期,政府就將話語權遞交給了市場,用過硬的“內功”贏得“口碑”。在品牌建設過程中,在嚴抓產品品質的同時,依托國有企業成立武夷山水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市場運作強品牌。如今,在品牌的引領下,武夷產品基本擁有了自己專屬的“身份證”。
今年5月,作為“武夷山水”品牌的“浦城大米”有了新跨越,消費者只要用微信掃一掃包裝袋上的溯源碼,就可以看到一袋浦城大米具體的生長地,而這也意味著它將要接受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統一監管。
“一品一碼”溯源系統實現“手機掃一掃,放心吃得好”。
品牌效應直接帶動了溢價增值,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據了解,首批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公用商標的33家企業銷量和價格都有較大提升。如浦城“武夷山水”優質稻米售價10元/千克,比一般大米售價高出150%;建陽桔柚價格從10元/千克增長到18元/千克,增長80%;順昌蘆柑價格從3.6元/千克增長到6元/千克,增長66.7%。
歷經兩年的“跋山涉水”,如今,“武夷山水”品牌為閩北優質農產品進軍廣闊市場打造了“燙金名片”,改變了南平農產品質優價低、有口碑無名牌的狀況,同時,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也為閩北農產品更精準地把握消費需求。
近年來,南平市培育了一批規模化、效益好的現代農業企業。
目前,來自光澤生態食品城的武夷純然系列農產品售價比普通同類農產品貴了一倍,真正讓好產品賣出了好價錢。武夷星茶業和享通蔬菜2家企業入圍福建名牌農產品,596家農產品生產主體納入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現有“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61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