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壯大富鋅產業,精繪“鋅鋅向榮”新圖景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產業振興離不開品牌打造。桐城市委、市政府把發展富鋅產業作為壯大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連續五年深耕細作,不斷拓寬“鋅”賽道、壯大富鋅產業,精繪“鋅鋅向榮”新圖景,推動桐城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邁進。
圖為桐城富鋅稻米種植區一角
聞“鋅”而動 打造向“鋅”而行的發展矩陣
“富鋅產業”既出,為桐城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桐城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組建工作專班,頂格推進富鋅產業發展。
明確重點,聚焦聚力。桐城先后制定《桐城市富鋅產業發展規劃》《桐城市富鋅產業發展重點工作舉措》,明確20項重點工作任務,重點打造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區、富鋅茶產業功能提升區、富鋅果蔬及畜禽產業示范區、富鋅生態循環種養示范區、富鋅生態康養啟智休閑區、綜合服務區。
制定標準,提標提質。桐城助力安徽省土壤學會發布《富鋅土壤評價技術要求》團體標準,與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共同編制《鋅生物營養強化大米》農業行業標準,發布《桐城鋅米種植技術規程》《桐城含鋅綠茶種植技術規程》2項安慶市地方標準和《含鋅大米》《含鋅瓜蔞》《富鋅綠茶》3個團體標準以及含鋅米稀、含鋅薄脆、富鋅瓜蔞籽、含鋅碧根果等86個企業標準;建立最嚴格的授權制度,完善“技術標準-產品認證-產業品牌”質量控制體系,構建富鋅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保障富鋅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
政企聯動,擴容擴量。桐城市各鎮、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聞“鋅”而動,把“創意”引進生產環節,擴大富鋅農產品的容量和口碑。今年3月1日,中國·桐城金神鎮首屆富鋅早蝦節成功舉辦,開啟了該鎮構建一粒大米、一尾小龍蝦、一口香木耳、一盤瓜蔞子、一束中藥材、一個小南瓜、一棵搖錢樹“七個一”特色農業發展之旅,該鎮2.8萬畝水域、7.2萬畝耕地開始向“鋅”而“耘”、增產增效。2024年,該鎮富鋅小龍蝦產量約60萬斤,稻蝦田畝均產值突破1萬元。經過兩年建設,全國首個2300余畝富鋅早蝦基地在該鎮初具規模,與此同時,預計超3億元的小龍蝦全產業鏈也在加速完善中。
目前,桐城富鋅農產品涵蓋大米、茶葉、茶油、水產品、蔬菜、食用菌、堅果等多個類別;建成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6萬畝,年產富鋅大米2.4萬噸;建成標準化富鋅茶園4萬畝,年產富鋅“桐城小花”茶390噸。2023年,桐城富鋅農產品產值為7.1億元,2024年增至18億元。
2024年4月5日,桐城鋅米集體商標發布會現場
合作共贏 借智借力打造“鋅”品牌
品種、品質、品牌是農產品增值的三大基石,對于剛剛走向市場的富鋅農產品來說,更是如此。桐城在育良種、提品質、創品牌上,做足繡花功夫。
校地合作,開辟良種“試驗田”。2024年,桐城引進浙江大學富鋅水稻新品種9個,示范種植165畝;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開展820份富鋅水稻育種材料篩選種植;與華中農大合作開展12個育種材料鋅富集分子標記試驗;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開展3個鋅強化試驗、80個品種篩選試驗,借智加速“良種”下田。
引企進村,標準種植保品質。桐城與安徽農墾集團攜手開展全托管、合作經營(與村經濟合作社共同經營)、環節托管(提供耕種防收服務)、訂單種植等模式,推動“農業生產大托管”扎根3.35萬畝富鋅水稻田;與安徽農業大學共建“桐城小花科技學院”,為提升富鋅茶全產業鏈厚實科技支撐。
巧借平臺,打響特色鋅品牌。桐城連續兩年舉辦富鋅產業發展研討會,邀請專家智囊、業內大咖為桐城富鋅產品把脈支招,推廣桐城富鋅農產品品牌。今年富鋅產業發展研討會即將舉辦,主題為“禮讓桐城 ‘鋅’動文都”。此外,各涉農企業借助各類展銷展會,以拳頭產品揚名市場,提升了桐城富鋅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經整合包裝,桐城現擁有桐城鋅米、“桐城小花”茶等13個特色品牌。田美香食品公司開發的“鋅米稀”和桐國味道有限公司開發的精品大廚菜、中式醬鹵陸續投放市場,深受客戶好評。“桐辛”牌桐城小花獲“中茶杯”第十四屆國際鼎承茶王賽特別金獎、中國茶葉學會“五星名茶”,“桐城小花”茶、“草青山”牌土豬肉獲上海農交會金獎;桐國味道“水碗拆骨肉”獲上海農博會金獎,“青草香”大米獲中國馳名商標和首批“中國好糧油產品”稱號。目前,桐城“三品一標”認證企業62家、認證產品127個、名特優新農產品10個、“皖美農品”品牌5個。
融合發展 實施“鋅+X”戰略
按照“成規模、上檔次、創品牌”的目標路徑,桐城以“桐城鋅米”為基礎,實施“鋅+X”戰略行動,推進“鋅”食品工程,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搭建交易平臺。桐城推進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健全富鋅產品物流配送體系,通過建設一批實體專營店、支持電商合作,搭建了線上線下一體的富鋅產品交易平臺。
圖為線上線下熱銷的桐城富鋅系列產品
“走出去”亮相。桐城多次組織桐城鋅產品推介、品鑒活動,先后在第十屆糧食產銷協作福建洽談會、第九屆世界硒都(恩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皖美糧油”“皖美糧機”浙江推介會上亮相。
龍頭企業領跑。各龍頭企業各顯身手,提升產品附加值。天林米業與高校院所合作,研發提升大米加工技術,現已擁有18項實用新型專利。投資8000萬元的銳旭智慧農業產業示范(一期)項目、投資2.57億元的凱盛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二期)和投資3700余萬元的小花茶綜合體項目如期投產。安徽富美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實施“搖錢樹”工程,簽約3000多戶農戶在房前屋后種植薄殼山核桃4萬多棵,帶動種植基地周邊120多戶農民就地就近就業,人均務工年收入增加2000余元。
下一步,桐城著力申報“桐城鋅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文都鋅品”區域公共品牌。預計到2025年底,桐城將建成富鋅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富鋅水稻新品種培育基地500畝,引進推廣2個富鋅水稻新品種,新培育富鋅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1至2家,富鋅產業產值將達20億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