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果蜜紅” 為區域茶葉經濟發展添動力
葉不愁銷路,收入穩定。
“安康果蜜紅?起源地漢陰”茶葉品牌,承載著漢陰千年茶文化與自然饋贈,在“秦巴優品、硒有安康”全品類區域公共品牌建設中意義重大,有力推動了當地茶產業及農業經濟發展。
3月6日,記者在陜西省漢陰縣實地采訪。漢陰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春明介紹道,“安康果蜜紅”以獨特風味和創新工藝,豐富了安康富硒茶的產品矩陣。過去安康富硒茶多以綠茶為主,而“安康果蜜紅”融合創新工藝,湯色橙黃明亮、果蜜醇香濃郁,滋味細膩甜滑,且富含硒元素,為消費者帶來新選擇。其差異化定位,既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又拓展了安康富硒茶的市場邊界。
記者了解到,當地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人員以“安康果蜜紅?起源地漢陰”茶葉品牌為依托,主動作為,開拓創新,努力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守正創新實現突破
2022年,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魯成銀研究員與安康市農科院合作,以漢陰優質夏秋茶為原料,創新研發出“安康果蜜紅”紅茶,解決了傳統夏秋茶鮮葉利用率低、效益差的問題。
安康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負責人劉運華表示,合作中,他們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從品種選育、種植到加工、檢測,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種植方面指導種植戶科學種植,推廣綠色防控;加工方面針對果蜜紅茶特點優化工藝參數,保障品質。
安康果蜜紅有限公司負責人成歡高度認可農科院的技術支持,稱其解決了生產難題,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此外,安康市農科院通過技術培訓、建立示范基地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兩年來在漢陰等地組織技術培訓12次,培養了眾多專業人才。
打造品牌提升質效
漢陰茶協會會長馮衛平介紹,“安康果蜜紅”在各類賽事和展銷活動中屢獲殊榮,如2024年榮獲第109屆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提升了漢陰乃至安康農產品的知名度,有力宣傳了區域公共品牌,增強了競爭力。
從產業模式看,“安康果蜜紅”通過“產業聯盟+供銷社+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整合資源,促進協同發展。徐春明表示,該模式讓產業更標準化、規模化,帶動農民增收,為區域公共品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也為其他農產品品牌建設提供借鑒。
協同協作構建生態
漢陰種茶歷史悠久,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園栽茶曾為朝廷貢品。如今,全縣茶園面積達8.57萬畝,其中豐產茶園5.1萬畝,年產茶葉2400噸。
漢陰縣嘉木田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龍頭企業,發展中積極發揮示范作用,提升當地茶企生產水平。公司負責人黃艷稱,公司一直重視品質,種植遵循標準化流程,運用綠色防控技術,還引進先進設備,與科研團隊合作優化工藝。
在銷售上,“安康果蜜紅”積極拓展渠道。線上借助電商和直播帶貨,線下參加各類展銷會、茶文化節進行宣傳。馮衛平說,漢陰茶協會組織參加了14場次展銷活動,收獲頗豐,還在西安建立營銷中心。茶葉大戶夏福軍表示,有了品牌后茶
機遇挑戰激發動力
“安康果蜜紅?起源地漢陰”雖成績顯著,但也存在短板。品牌建設上,全國知名度和影響力待提升;市場拓展方面,偏遠地區和國際市場覆蓋率低,電商和國際市場開拓需加大投入創新;產業發展上,產業鏈延伸不足,深加工、茶文化旅游等發展滯后。
2025年,漢陰縣制定了應對舉措。徐春明介紹,品牌建設上,漢陰縣將利用多種渠道宣傳,挖掘文化故事,提升品牌內涵。市場拓展方面,持續拓展線上線下渠道,加強與電商合作,參加國際展銷會,拓展國際市場。產業發展上,鼓勵企業加大深加工投入,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結合旅游資源發展茶文化旅游。馮衛平表示,未來茶協會將組織企業抱團發展。
回顧發展歷程,2023年品牌起步,市場認知度低、銷售收入少。到2024年,品牌產值超4800萬元,產品暢銷多省市。徐春明表示,“安康果蜜紅”系列產品2025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億元。
接下來,漢陰縣將通過系列措施提升市場占有率,讓“安康果蜜紅”成為亮麗名片,續寫“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新傳奇。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