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用好農村資源資產
農村資源資產是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階段,對農村資源資產進行科學管理與高效利用,對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意義深遠。
我國廣袤的農村承載著豐富多樣且各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生態資源。其中,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資源,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基礎,承擔著糧食安全與農產品供給的重任。農村的集體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農村的民俗文化、傳統技藝及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資產,是鄉村歷史的記憶與文化傳承的寶庫。農村的森林、濕地、草地所形成的天然生態系統,也具備獨特的經濟開發潛力。
當前,農村資源資產在管理與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未能充分釋放其潛在價值。部分農村地區資源資產權屬不明晰,糾紛不斷、流轉不暢,影響了經營主體參與投資積極性。在資源資產開發利用過程中,一些地方缺乏規劃意識,盲目跟風、過度開發,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破壞。農村資源資產的運營效率普遍不高,缺乏市場思維、經營方式單一,資源資產增值效益不高。下一步,還需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助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明晰權屬,為農村資源資產合理利用創造條件。權屬明晰是資源資產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前提。要全面開展農村資源資產清查,對農村土地、山林、水域、集體資產等進行詳細梳理,確保每一項資產都有明確的歸屬和權責記錄。重點關注解決過去農村資源資產流轉、分配過程中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加強宣傳教育,讓農民積極參與產權明晰工作。通過確權讓每一項資源資產都有清晰的“身份”,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為后續優化配置提供便利條件。
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進行科學規劃??茖W規劃是實現農村資源資產可持續開發利用的關鍵之舉。各地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資源資產開發利用方案。自然風光得天獨厚的鄉村,可打造特色民宿、農家樂等鄉村生態旅游路線;歷史底蘊深厚的村落,可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資源,塑造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場景;農產豐盈的地方,可圍繞農產品深加工、品牌打造做足文章。在規劃過程中,應將生態保護置于核心位置,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和諧共生、良性互動。
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提升農村資源資產運營效率。引入多元開發主體,強化資源資產的力量統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資源資產運營,發揮其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鼓勵農村地區打破地域和行業界限,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例如,將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有機結合,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憑借科學的運營模式與專業的管理策略,讓農村的資源資產在高效流轉與運營中實現保值增值。健全收益分配和權益保護機制,加大對農民權益的保護力度,持續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將農村“沉睡”的資源資產轉換為“流動”的財富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凝聚多元主體共治合力。要對農村資源資產進行科學管理與高效利用,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加快繪就新時代鄉村壯美畫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金城)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