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全力守護西湖龍井金字招牌
茶為國飲,杭為茶都,西湖龍井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杭州的一張璀璨金名片。
3月14日杭州市召開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新聞發布會,今年西湖龍井茶“龍井43”品種將于3月20日正式開采,群體種將于3月下旬進入采摘期。
自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提升龍井茶的品質,注重品牌保護”以來,為持續深入推進西湖龍井茶保護工作,杭州開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創建,堅持將西湖龍井地理標志保護列為重點工作,持續強化監管與服務創新,推動品牌保護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致力于為這一千年名茶構筑堅不可摧的保護屏障。
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體系
法制保障是西湖龍井保護的基石。在《杭州市西湖龍井茶基地保護條例》《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基礎上,杭州市推動出臺了《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進一步促進地理標志公共品牌培育,推動地理標志與特色產業融合,加強地理標志保護提供了法制保障。結合《西湖龍井防偽溯源專用標志管理辦法》和《地理標志產品 西湖龍井茶》等標準實施,構建起“條例+辦法+標準”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制度保障體系。
西湖龍井的獨特風味和卓越品質是立足市場的根本,完善標準可以有效筑牢品質根基,加快構建獨具特色的標準體系,促進企業規范生產流程、控制產品質量。通過梳理并新補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累計共66項,形成覆蓋從茶地到茶杯全過程的標準體系,指導和規范企業保持產品品質穩定。
健全的檢驗檢測為龍井“質”造護航,構建企業自檢、協會巡檢、政府抽檢結合的模式,維護西湖龍井品質和安全。組織專家團隊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設備檢定服務,使企業形成良好的自檢能力。2024年西湖龍井茶的50批次巡回檢測和143批次監管部門抽檢均合格,西湖龍井過硬的品質極大地提高了市場信譽,保障了消費者利益。
讓每片茶葉不僅要在陽光下孕育成長,還要在企業中“陽光生產”。推動茶葉生產企業“浙食鏈”全上線,“陽光工廠”建設全覆蓋,實現生產全管控,關鍵環節可視化;開展食品安全管理技能鞏固提升培訓,與茶企簽訂《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責任承諾書》;優化監管方式,全年對56家重點關注茶企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檢查。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還制定實施了《杭州市地理標志保護暨西湖龍井專項行動方案》,組織開展西湖龍井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2024年累計出動執法力量2399人次,對832家市場主體開展拉網式排查,約談整改問題企業84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45起,查獲假冒侵權包裝10766件,罰沒款93.1萬元,移送公安部門8起,形成高壓震懾,有效凈化市場環境。
2020年以來,為了打擊各類侵犯西湖龍井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每年組織西湖龍井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萬余人次,全面加強重點電子商務平臺及線下生產企業、商戶檢查,立案查處眾多違法案件,有力震懾不法分子。還開展跨區域協同作戰,與省市場監管局等建立協同保護機制,將西湖龍井商標納入長三角及十二省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借助區域協作力量擴大保護范圍。
面對超過一萬多家經營主體的龐大茶產業,全市還以數字賦能為突破口,全力構建西湖龍井茶數字化管理體系。建立茶園一體化自動監測、綠色防控、無人機飛防數字化等特色應用場景,橫向覆蓋168平方公里西湖龍井茶產地,縱向貫穿市、區、街道(鄉鎮)、村四級管理體系,實現從生產源頭到市場終端的全鏈條、閉環式監管。部分茶企深化自主建設的物聯網區塊鏈示范基地應用,持續發揮氣象、水肥和生產管理等智能效用,為西湖龍井的生長與加工提供精準數據支撐,推動傳統茶葉生產邁向數字化新時代。
西湖龍井保護成果呈多維度態勢
歷經3年的建設,西湖龍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的各項目標初步完成,并取得了一些預期成效。
目前,西湖龍井核心產區茶園面積穩定在2.2萬畝,年產量約500噸,產業鏈價值持續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茶產業總產值達20億元,較2020年的15億元增長33%。產區內158家許可備案茶企中,137家規范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識,使用率達86.7%,較建設前提升23.4個百分點。品牌價值連續六年蟬聯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榜首,2024年評估值達84.35億元,較2020年凈增13.59億元,市場認可度持續攀高。
產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協會+龍頭企業+農戶”模式推動茶企收購量占比從20%提升至48%,25個手工炒制中心培育出1105名炒茶技師。茶旅融合激活鄉村經濟,龍塢茶鎮等綜合體年吸引游客超40萬人次,城區1000余家茶樓茶館帶動3億元消費,2.3萬長期就業與2.7萬季節性崗位助力鄉村振興。
在建設保護示范區過程中還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全產業鏈。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58%,化肥畝均用量下降41%,738盞天敵友好型殺蟲燈、14萬套生物誘捕器構建綠色防控網;茶梗秸稈資源化處置、牛皮紙環保包裝推廣等措施,使每公斤茶葉碳足跡減少2千克,獲頒全國首個茶葉類“產品碳標簽”。核心產區入選浙江省“低(零)碳鄉鎮”試點,形成“生態茶園—品質好茶—低碳品牌”良性循環。
努力打造地理標志保護示范樣板
當下,西湖龍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杭州市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持續加強西湖龍井地理標志保護工作。
積極推動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完善,全市在資金、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產業大力扶持,為茶農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技術咨詢、市場信息、培訓指導和金融服務等。同時,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其在行業自律、標準制定和品牌推廣方面的重要作用,為西湖龍井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不斷強化《杭州市西湖龍井茶基地保護條例》和《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的實施,并完善相關配套制度。積極推進《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普法工作,進一步強化地理標志相關條款的實施貫徹,為基層執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確保西湖龍井的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持續加大對西湖龍井產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積極推進茶園生態化改造,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以保障茶葉的品質和生態平衡。同時,加強對茶葉生產企業的指導,推動“陽光工廠”建設,完善質量監管機制,加大抽檢力度,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并完善產品追溯體系,爭取每一批次的西湖龍井都能清晰追溯到產地、茶農和加工企業,增強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任。
持續開展“雷霆”系列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西湖龍井茶和侵犯“西湖龍井”商標權利等違法行為。指導市西湖龍井茶管理協會積極發揮作用,強化商標授權許可、包裝管理、訴訟維權等方面的工作,對違規茶企采取約談、整改、暫停授權等措施,并委托專業律師團隊開展全國范圍內的維權打假,切實維護西湖龍井的品牌權益。
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開展茶葉種植、加工、營銷等方面的研究和創新,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通過強化合作社、訂單農業等模式,提高茶農的組織化程度,保障茶農利益,促進茶農增收。鼓勵茶企加大研發投入,創新茶葉加工工藝,開發多樣化的西湖龍井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支持茶企開展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時,推動茶產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等新業態,延伸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為西湖龍井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社交媒體平臺,廣泛傳播西湖龍井的獨特品質、文化內涵和地理標志產品優勢。持續舉辦西湖龍井茶文化節、品鑒會等活動,邀請國內外茶葉專家、經銷商和消費者參與,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與國際茶葉組織、知名茶企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茶葉展覽和交流活動,推動西湖龍井走向國際市場,讓這一千年名茶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這片承載著歷史與未來的綠葉,正在全方位立體化的守護中,續寫著"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新篇章。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