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打造江漢平原新時代“魚米之鄉”
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湖北省仙桃市,沃野千里,物產豐饒。近年來,仙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大做強“一粒米”“一條魚”“一根藕”等特色農業產業,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江漢平原新時代“魚米之鄉”。
做優“一粒米” 豐盈荊楚糧倉
“這是我家鄉的米,叫仙桃香米。”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小米公司食堂開啟直播,向4000萬“米粉”推介來自家鄉仙桃的香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仙桃提出,造良田、選良種、種良地、推良技,做好“土特產”文章,著力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區。
仙桃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糧油主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6年累計投資超11億元,新改建高標準農田近50萬畝。
要深入推進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需要加快糧食種業芯片攻關,培育更多高產優質品種。
“魚米之鄉”仙桃素有育種制種的傳統,近半個世紀以來從未停歇。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仙桃農技員石明松提出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是繼矮化育種、雜交三系成功后,我國水稻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發現。
仙桃恒泰米業自建3300畝示范香稻種植基地,與省內外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最終將米粒飽滿、脫水性好、米飯綿軟可口的“野香優”系列香稻作為仙桃香米的主推品種。
2024年,仙桃香米實現銷售15萬噸,并被納入省域公用品牌“江漢大米”子品牌,共同開展品牌創建。
今年,仙桃將組建糧食產業聯合體,發展“江漢大米”訂單面積8萬畝,建設沿318國道的萬畝稻油現代農業示范區,推動“一粒米”全產業鏈發展。
精養“一條魚” 厚植富民家業
日前,“仙桃黃鱔”“游”進京城,舉辦2025年首場省外推介會,拉開了省級公用品牌全年推介和產銷對接的序幕。今年,“仙桃黃鱔”將陸續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舉辦專題推介會,亮相全國。
作為“中國黃鱔之都”,仙桃30年深耕一方塘、精養一條魚,“仙桃黃鱔”品牌價值達226.71億元,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
一條黃鱔能游多遠?仙桃路徑清晰:“種養加銷安”結合,全產業鏈發展。
打造全國性的規模化、工廠化繁育集群,推廣浮床養殖、室內流水養殖、“稻鱔蝦”等綠色模式,扶持壯大允泰坊、同星等一批重點加工企業,搭建仙桃市黃鱔農產品供應鏈平臺……仙桃黃鱔產業發展蹚出一條質量更優、動力更足、潛力更大的新路子。
眼下,仙桃與監利、公安、洪湖、赤壁等省內黃鱔主產區簽訂共同使用“仙桃黃鱔”品牌協作協議,推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子品牌”模式,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推進食品、菜品、藥品‘三品’開發,加快建設黃鱔產業數字工廠,仙桃黃鱔有望拱出200億元富民大產業。”仙桃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付永飛說。
深挖“一根藕” 鏈出產業新路
仙桃是名副其實的蓮藕之鄉,全市蓮藕種植面積14.9萬畝,5萬多人從事蓮藕產業。
沔城蓮藕是仙桃特有的蓮藕物種資源,距今約有千年歷史。讓千年古藕生機煥發,仙桃牽手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對沔城蓮藕實施提純復壯,并恢復了“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栗般粉撲”的口感。
好品種帶來好收益。近年來,提純復壯后的沔城藕在當地示范基地試種成功后,畝產從1500斤提升至2500斤以上,塘口收購價翻倍。
如今,在沔城回族鎮緊鄰大小蓮花池的南橋、七紅等村,蓮藕種植蓬勃興起。今年種植面積將擴大到萬畝以上。
為推動沔城藕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發展,當地整合育種、加工、銷售全鏈條,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共享機制,帶動5000余畝核心種植區及2萬多畝周邊“飛地”種植。
除傳統的鮮藕、藕帶、蓮子銷售外,仙桃深挖“一根藕”潛力,大力發展泡藕帶、藕粉、鹵藕、蓮蓉及蓮藕預制菜等多種產品,叫響“‘藕’遇仙桃‘鱔’行天下”文旅IP,舉辦“荷花旅游節”“萬人藕湯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0億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