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農頭工尾”
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指出,要積極發展生態養殖,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這既是對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對全國各大糧食功能區的重要指示,為各地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指明了方向。
何謂“農頭工尾”?通俗地講,就是以種植養殖為代表的“農”在前端,以深加工為代表的“工”在后端。“農頭”“工尾”相連,就是將一二產業相融合,通過開發產后服務帶動、精深加工主導、商貿物流引領等措施,讓農業從純農產品種植養殖的初級階段延伸到二三產業領域,拓寬農業合作領域,延展農業產業鏈,從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節點尋找增值空間,實現“從頭到尾”的融合發展和效益最大化。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一直處于賣原糧、賣原料、賣初級產品的初級階段。為了盡快實現工業化,我國實行“農業哺育工業”戰略,采取工農產品“剪刀差”的方式從農業部門提取積累。這種方式雖然使得“農”與“工”處于分離狀態,但工業體系的建立也為后續一二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進入21世紀后,我國“農”“工”融合發展開始起步,2002年出臺了《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一二產業融合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從2004年開始,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均連續強調“三農”問題,并不斷突出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位置。進入新時代,我國“農”“工”融合發展正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并對其轉型升級的具體路徑進行重要部署。整體來看,我國“農”“工”融合發展的歷史進程主要以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為主線,農產品加工業的角色逐漸從單一的原料供應商轉變為產業鏈的核心,不僅涵蓋農產品的初加工,還拓展到深加工、品牌建設以及市場擴展等多個層面。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和增值水平不斷提高,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超過9.5萬家,實現營業收入17.61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59:1,農產品加工業正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之一。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鏈接“農頭”與“工尾”、促進一二產業融合發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明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這也表明做足做活“農頭工尾”文章進入特色品牌培育的新階段,將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開發高端定制化、“小而精”、“優而美”的特色農產品,從大眾單一向區域特色轉變。
做足做活“農頭工尾”文章、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一方面可以擺脫農業資源量大鏈短、頭強尾弱、頭尾脫節的被動局面,將資源優勢、糧食優勢、農業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富民優勢;另一方面又能克服初級產品生產的不確定性和貿易運輸過程中的時效性,是促進農產品價值鏈提升、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費需求的關鍵所在。
做足做活“農頭工尾”文章,必須做好“農頭”和“工尾”的銜接工作,通過產業交叉融合,形成集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流通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堅持科技強農,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打造優質化、專用化、綠色化、數字化、品牌化農業,助力“農頭”“工尾”銜接,加快一二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加強“農頭”和“工尾”銜接,需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加工環節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的核心。農產品加工業包括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三大環節,形成了“農業種養業—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現代物流”的鏈條。要動態把握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的結構比例,運用新興技術和綠色技術,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F代食用農林牧漁業產品加工與制造行業,是農產品加工業的重中之重,其主要業態是主食工廠化、中央廚房和加工體驗等。積極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食物由單一的耕地產出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多元化產出轉變。
加強“農頭”和“工尾”銜接,還需要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的農業全產業鏈。促進科技要素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做到科技創新與產業實際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快冷鏈倉儲、物流和網絡服務等體系的建設,提供更為便捷和高效的運輸、儲存、銷售通道。盡快搭建覆蓋全鏈條完備的信息平臺,加快市場信息搜尋與甄別,為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主體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強化各主體之間的合作,簡化交易環節和流程,降低交易費用。加快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農業產業鏈的生態、文化、旅游功能,進一步豐富農業產業鏈功能性內容。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