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以“一道菜”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濂溪區茶香豆腐,茶葉與菜的完美融合。”“都昌魚頭煮豆參,太想念那個味道了。”“德安吊燒葵花雞,好恰。”……今年新春,江西省九江市農業農村局以“一村一好物,一菜一鄉愁”為主題,聯合九江市融媒體中心推出14期特色菜肴短視頻,在年味最濃時掀起“九江味道”傳播熱潮。
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產”,這檔特別節目從田間到云端,從鄉愁到產業,既記錄了九江各地做好“土特產”文章的鮮活故事,又以美食為媒立體呈現了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初心:通過“一道菜”帶火“一方產業”
有一種鄉村振興,叫留住鄉愁。去年,原九江市鄉村振興局聯合市融媒體中心推出了特別節目《我為九江鄉村代言》,14個縣(市、區)鄉村振興局局長置身于鄉村產業、和美鄉村之中為家鄉代言,受到了廣泛關注,全網瀏覽量達132.26萬,為鄉村振興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提供了堅強的輿論支撐。
一村一好物,一菜一鄉愁。今年,九江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融媒體中心,繼續做好做好“土特產”文章,通過錄制系列特色菜肴短視頻,讓“最憶家鄉菜,一味解鄉愁”在云端呈現。這場看似尋常的“美食推介”,實則是九江市農業農村局踐行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以工業化理念重構傳統農產品,用市場化思維打通產銷鏈路,借互聯網模式重塑品牌價值。
“九江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但面臨‘藏在深閨人識少’的困境。”九江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宋曉妤坦言,活動初衷就是通過“一道菜帶火一方產業”,讓共青城清蒸板鴨、湖口螃蟹、廬山西海清蒸白魚等鄉土美食成為農產加工的“催化劑”、文旅融合的“連接器”,從而讓九江的農產品破局,讓九江農業出圈。
匠心:從田間到鏡頭的精品鍛造
活動啟動之初便確立“三個一”標準:每道菜須承載一個文化符號、鏈接一個產業集群、帶動一條增收鏈條。
從修水哨子背后的薯粉深加工產業鏈,到瑞昌山藥松針土雞煲延伸的生態養殖體系;從濂溪茶香豆腐衍生的茶葉種植與豆制品制作工藝傳承產業,到永修縣全蝦宴催生出的蝦類多元化加工及冷鏈物流產業;從廬山三石迎客來引領的廬山特色山珍采集、培育與旅游餐飲融合發展業態,到潯陽區明月魚助力的漁業精品化養殖及長江文化提升工程……14道菜肴精準錨定茶葉、水產、油料、禽類等九江特色優勢產業。
為確保“一村一好物,一菜一鄉愁”系列短視頻的質量和影響力,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從“土菜”選擇、食材溯源、腳本創作到取景勘定、現場拍攝、素材整理、剪輯調色、配樂選曲、字幕添加、特效制作,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力求每個視頻都要精美拍攝、精心制作、精彩呈現,最終呈現出的系列短視頻,不僅是一道道美食的展示,更是一個個產業的宣言。
臻心:從云端到舌尖的鄉愁共鳴
“每一口都是鄉愁。”“看到家鄉的美食,我眼淚都留下來了。”“這些菜肴背后的故事真感人,九江真是個有文化底蘊的地方。”……系列短視頻一經刊播,迅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傳播,網友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達對九江美食的喜愛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不僅宣傳了九江的優質特色農產品,也為九江的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早在視頻錄制之初,就確定了“1+N+X”傳播體系,以九江市農業農村局新媒體矩陣為核心,聯動九江市廣播電視臺、九江日報社、九江發布等10多個主流媒體平臺形成傳播中堅,吸引“江西風味”等26個百萬級抖音號自發傳播。此外,一些知名抖音號、小紅書賬號也加入了轉發的行列,使“一村一好物,一菜一鄉愁”系列短視頻的熱度持續攀升。據統計,截至2月21日,全網點贊、轉發、閱讀量超過201.36萬人次。
這場“美食運動”恰是九江農業產業化攻堅的微觀映射:用“一道菜”打通“生產端提質—加工端增值—消費端升級”全鏈條,九江市農業農村局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現代農業真諦——讓土地長出產值,讓鄉愁產生價值。這場“舌尖上的創新”,不僅擦亮了九江“魚米之鄉”的金字招牌,更探索出一條“文化賦能、三產融合、數字驅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產業興則鄉村興。九江市農業農村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九江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決策部署,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市場化思維、互聯網模式,突出重點、主攻難點、打造亮點,不斷創新宣傳模式,繼續拍攝制作“一村一好物,一菜一鄉愁”系列短視頻,挖掘九江各地特色農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品牌知名度,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培植知名品牌、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市場主體、提升經濟占比等措施,扎實推動“茶葉、水產、油料、禽蛋”四大攻堅行動,助力九江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作出更大貢獻。
九江用系列短視頻的方式記錄了美食產業與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并借助數字技術讓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得到進一步拓展,讓九江的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