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農開區:產業鏈向新發展 價值鏈向高邁進
春耕時節,連片的玻璃大棚鱗次櫛比,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折射著科技的鋒芒,這里是浙江省平湖市的農業經濟開發區。作為浙江省首個農業經濟開發區,自2017年成立以來,平湖農開區始終在長三角農業版圖中扮演著探路者的角色。
過去幾年,面對外部競爭加劇和資源要素約束的雙重挑戰,農開區積極推動農業產業鏈向新發展、產品價值鏈向高邁進,將農業產業從單純的生產種植場景向精深加工、終端食品、品牌產品轉型,產品競爭力、產業帶動力、產地硬實力都得到顯著提升。就在不久前,農開區榮獲2024年平湖市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實現了零的突破。
品牌化打造,提升產品競爭力
走進龍萌村占地面積約30畝的連體溫室大棚,一排排基質藍莓整整齊齊,或青或紫的果子顆粒飽滿、色澤純正。“再過半個月,頭茬藍莓就該收獲了。”浙江眾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先華介紹,按藍莓目前的長勢,到3月初,這些藍莓就將以“7.2度藍”的品牌進入市場。
楊先華的藍莓大棚配備了先進的自動化氣候環境控制系統,且采用了基質栽培的方式。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下長大的藍莓,花青素比普通藍莓高5倍,每畝產量2000斤以上,基地總產量約6萬斤,比室外種植產量高出近10倍。
優質的產品帶來了高收益。“我們將藍莓分級,把直徑在18mm以上的優質果挑選出來,再冠以品牌進行銷售。”楊先華介紹說,基地種植的藍莓果肉更飽滿,計劃定價比市場價高出20%。雖然還未到上市階段,但已有不少訂貨商打電話前來詢價、訂貨。等到藍莓大量上市,就可以實現本地藍莓當天采、當天賣,全面打響農開區藍莓“7.2度藍”的知名度。
在“7.2度藍”賦能下,一顆顆藍莓變身一顆顆“藍寶石”,品牌魅力盡顯,這也是農開區推進普通農產品向品牌農產品轉型的縮影。在這一理念指引下,老品牌也能煥發新活力。如在相隔數里的山塘村,先后被認證為“中華老字號”產品、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龍牌”糟蛋,已經建設起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工廠,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為充分發揮‘龍牌’品牌影響力,我們計劃于今年一季度建設配套的‘龍牌’糟蛋博物館項目。”廣陳鎮黨建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遆勇瑤說。這種“生產+文旅”模式,使“天下第一蛋”的文化附加值持續釋放。
“7.2度藍”藍莓,“龍牌”糟蛋,“佳莓”草莓……品牌化浪潮的背后是農開區的系統布局。眼下,長三角農博匯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該項目總投資10.3億元,預計于今年四季度全面完工。“項目建成后不僅將成為平湖最大、最專業的農產品集散地,也將成為農產品品質、品牌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讓更多農產品從這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廣陳鎮副鎮長王斌的話,道出農開區提升平臺能級、打造區域品牌的雄心。
價值鏈提升,增強產業帶動力
“一層是冷庫,主要用作倉儲;二層和三層是車間,主要用于牛肉精深加工;四層則用作食堂、辦公室等。”看著廠房一層層往上建,浙江瑞軒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延心中的規劃更加清晰,“投產之后,我們山東基地將一次性搬過來,上海基地也將陸續搬過來,整體打造瑞軒總部基地。”
“瑞軒食品”是平湖農開引進的一家以優質牛肉為原料,加工生產牛仔骨、牛排、牛肉粒等產品的企業。說起落戶緣由,陳延說他們與農開區很有“眼緣”,農開區建設農業硅谷的定位與公司發展戰略價值觀相合,使他做出了落戶農開的決定。
去年10月,占地面積15.6畝的瑞軒平湖基地項目開工建設,主要是建設一棟四層高的廠房,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據陳延介紹,不管是項目前期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證件,還是項目進入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項目的整體推進始終保持較快速度,預計今年3月底4月初就將結頂,7月底竣工驗收,10月爭取試生產。
眼下,雖然項目還未投產,但其高質量發展屬性已經初步顯現。“我們已經開展了服務貿易,今年貿易額將達到四五千萬元。”陳延說。此外,他們還在平湖農開創建了電商公司——嘉興宏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設2家平臺店鋪,今年電商業務成交額預計超過500萬元。
以牛肉為原料,開展牛肉深加工,再進行原料交易、成品銷售,瑞軒做的是立足一產,推動產業“接二連三”發展的文章。在農開區,做如此文章的企業不在少數。比如開心釀造項目是以小麥為原材料生產精釀啤酒。該項目已經完成準入,預計3月開工建設,計劃今年國慶節前投產。又比如Fei咖啡“前店后廠”項目,是以咖啡豆為原材料進行精深加工。目前“前店”FEI COFFEE已在明月山塘景區開業;“后廠”部分已經完成設計,預計今年二季度開工。
以牛肉、小麥、咖啡豆等農產品為原料,進行精深加工,乃至推動文旅發展、電商發展……今日農開區,已不局限于單純的農產品種植,而是踏上了從單一農產品種植向精深加工升級的新路子。“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是農開區做大農業新增量的重要之舉。”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廣陳鎮黨委書記嚴彬說。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不僅打造了農產品的增值增長點,而且還提升了農業的價值鏈、帶動力,讓土地有了更高的畝均產出,讓農民有了更豐厚的收入。
供應鏈完善,鍛造產地硬實力
一顆顆綠油油的生菜,在農開區肥沃的土地上栽種、成長;采收之后,順著“T300農業科創走廊”,來到賽沛弗集團廊下工廠進行再加工;最后進入盒馬、山姆、漢堡王等客戶手中,直達群眾餐桌。
這顆生菜的奇妙之旅,展現的是農開區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決心和毅力。先前,農開區與隔壁廊下鎮布局建設了“T300農創走廊”。這條走廊穿越浙滬邊界,沿著朱平公路、漕廊公路呈T型布局,為兩地整合優勢資源,加快產業聯動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也為這條蔬菜供應鏈的連通提供了有利條件。
這條蔬菜供應鏈的核心樞紐,是2024年2月引進的賽沛弗科技發展(浙江)有限公司。作為原亞太蔬菜體系的控股總部,以及平湖引進的首家農業上市后備企業,賽沛弗集團的到來讓本地的蔬菜產業逐漸統合成網。從去年8月起,農開區內的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向賽沛弗供應生菜、芝麻菜等,“農開區目前只有后稷一家企業進入我們的供應鏈體系,我們希望以后稷為合作起點,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賽沛弗集團法定代表人費斌杰說道。
對后稷來說,與賽沛弗的“牽手”正在越握越緊。“今年,我們也將進一步深化與農開區的合作,進一步擴大生菜種植范圍,現在我們也在洽談合作細節。”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他們現在供應給賽沛弗集團的生菜、芝麻菜,主要來自智慧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和山塘共富大棚兩個基地。等新合作談妥、新項目上馬后,后稷將進一步提高給賽沛弗集團的供應量。
從后稷種植基地,到賽沛弗集團廊下工廠,再從集團網點進入終端市場。這樣的供應鏈,將隨著賽沛弗集團平湖工廠的建設,更加牢固地根植于農開區。“我們計劃在農開區新建一個集即食蔬菜、即食水果及熱廚一體配套的新工廠,年果蔬深加工量預計可達1.5萬噸。這個項目啟用,意味著農開區采收的蔬菜可以在當地加工,規模化對外供應。”費斌杰說。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選址定位,占地面積約30畝。
供應鏈上見真章。在這條供應鏈上,記者見到了各個農業主體攜手并進、抱團發展的新面貌,也見到了農開區產業發展從競爭走向競合的新氣象。最關鍵的是,一條供應鏈,“牽”起的不僅是單個農業主體,更“牽”出了農開區整個地塊農業發展的核心力與向心力。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