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做好“土特產”文章
在今年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印發了《吉林省鄉村富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聚焦“土特產”文章,堅持小切口破題、大縱深發力,按照“一年強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思路,推動建成一批特色鮮明、規模適度、質量上乘、標準嚴格、全鏈貫通、綜合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鄉村富民產業,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方案發展目標清晰,鄉村富民特色產業任務明確,要素支撐保障有力,務實有用,受到關注和好評。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在“培育現代鄉村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方面,鼓勵各地“以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點,打造現代鄉村產業走廊,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展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鞏固提高“吉牛中國牛”市場占有率,肉牛屠宰量達到80萬頭。推動人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千億級規模。出臺梅花鹿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和行動方案,推動梅花鹿“茸角胎骨”入食申報。實施生態漁業倍增計劃,水產品產值實現翻番。高標準打造吉林大米、鮮食玉米、礦泉水等“吉字號”特色品牌。
做好“土特產”文章,必須深化改革,為構建農業產業現代化體系積聚新動能。多年來,吉林省農產品競爭力不強,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能力弱等問題比較突出。去年下半年,吉林堅持改革破題、系統集成、專班推進,全力推動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國內外市場引起了巨大反響,“貨真價實、優質優價”正逐步成為吉林人參的“金字招牌”。總結推廣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機制,整合資源力量,強特色、育龍頭、樹品牌、促合作,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才能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
做活特色富民產業必須聚力前行。吉林省農產品品類豐富,東部地區適合發展人參和中藥材、食藥用菌、特色果蔬、冷水魚、林特山珍等產業;中部地區適合發展專用玉米、優質水稻、梅花鹿、肉牛、禽蛋、花卉苗木等產業;西部地區適合發展雜糧雜豆、花生、畜禽、生態漁業等產業。各縣要因地制宜培育做強2-3個富民特色產業,形成以特為基、以點帶面、集群集聚的錯位發展態勢。
聚力做大龍頭企業是關鍵。龍頭企業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爭取央企和農產品加工頭部企業在產糧大縣投資建廠,帶動糧食和畜產品的深加工、大型倉儲物流業、上下游服務業全鏈條發展。利用好各類園區的項目資金,優先支持產糧大縣、特產大縣、牧業大縣等就地就近加工轉化,統籌發展產地初加工、食品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
集中精力打造好“吉字號”特色品牌。積極促進農村電商、網紅經濟等新業態規范化發展,加快農村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組織開展精準化的產銷對接。去年以來,吉林在深化吉浙、吉粵、吉閩等區域合作方面,有力助推“吉字號”土特產打開了更大的市場。
“吉菌”“吉菜”“吉果”“吉花生”“吉鹿”“吉蜂”“吉漁”“吉蛙”和鄉村旅游、庭院經濟,預計今年綜合產值將達到2100億元,黑土“生”金,林下“生”財,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更多吉林“土特產”出山出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