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高原特色農業 帶富一方百姓
近年來,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圍繞千億級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打造,堅持把特色農業產業作為發展之本、富民之源,奮力推進“農業強市”建設,推動產業高效發展,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昭通被譽為“中國高原蘋果之城”。近年來,昭通市將蘋果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六大高原特色農業之首,大力推廣標準化、綠色化、高端化優質生產技術,持續打造昭通蘋果品牌,讓近百萬畝昭通蘋果變得更好看、更好吃、更營養、更安全。
每年金秋時節至春節期間,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冷鏈物流園生產車間都是一派火熱景象:蘋果分選線運轉不停,保鮮氣調庫滿負荷運行,叉車、小型貨車、冷鏈物流車來回穿梭,數百名由“農”變“工”的群眾在各自崗位上不停地忙碌……
“回顧‘昭陽紅’蘋果品牌近幾年來的發展,我們不僅建立了56道生產工序和5A級質量標準體系,而且打造了蘋果行業‘7統一全產業鏈’模式,為‘昭陽紅’品牌走向全國鋪設了堅實的道路?!惫究偨浝砝畋ソ榻B說,自2023年以來,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聚力打造了“昭陽紅”蘋果旅游度假區,實現了“科技引領做大一產,品牌帶動做強二產,農旅融合做優三產”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目前,該公司正在籌劃“昭陽紅”蘋果采摘區的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從扎根烏蒙大地到走向全省全國,再到2024年4月首次翱翔太空成為空間站保供鮮食水果,昭通蘋果的優良品質和品牌影響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種好一方竹,帶富一方人。目前,全市有竹基地628.8萬畝,覆蓋9個縣(市、區)96個鄉鎮,直接支撐60余萬人鞏固脫貧成效。投產竹林區竹農年戶均收入超3萬元,竹筍加工員工達2000余人,人均月工資4000元以上。在采筍季節,有大量的勞動力到竹產區采筍務工,平均每人每年可獲得收入2萬元左右。
2024年,全市新建竹產業基地道路1500公里,竹產業基地通達里程突破3000公里,極大地改善了竹基地生產經營條件,“生產上山難、采收下山難”的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取得了降本增效的良好效果。昭通市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我們將以‘爭’的激情、‘拼’的決心、‘闖’的勁頭、‘實’的作風,圍繞竹農增收和高質量發展,按照‘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科技賦能、全產業鏈推動、激活林草發展活力’4個重點,做大‘筍特產’增值文章。”
竹產業是昭通市種植業中面積最大、覆蓋面廣的高原特色產業。如今,昭通竹產業已成為竹農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是國家和我省大力倡導的綠色富民產業。
1月3日,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求,要始終堅持把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場化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和高山林地、干熱河谷等資源優勢,加快高附加值產業布局和種植養殖結構調整步伐,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賦農”和“土特產”增值大文章,全面做強蘋果、竹子和馬鈴薯產業,做大天麻和特色養殖業,做優花椒產業,做特一批小眾產品,推動昭通從傳統農業大市邁向新型農業強市。
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我市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綜合產值達978億元,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的增收。
其中,蘋果綜合產值150億元,蘋果產業覆蓋果農13.8萬戶52.7萬人;馬鈴薯綜合產值100億元,馬鈴薯產業覆蓋農戶110萬戶400萬人;天麻綜合產值110億元,天麻產業覆蓋3.1萬戶農戶13.93萬人;竹產業綜合產值190億元,帶動農戶53.2萬戶210萬人;花椒綜合產值150億元,花椒產業帶動農戶15萬余戶60萬人;特色養殖綜合產值277億元,特色養殖產業覆蓋農戶66.84萬戶253.76萬人。(記者 唐龍泉飛 馬娟 劉興剛)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