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如何發力千億養生市場
當今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健康養生話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以中藥材為特色的中藥面包前段時間就成為年輕人養生“新寵”。
《2024年藥食同源趨勢洞察》顯示,傳統養生需求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35歲以下年齡段占比達到35.9%。“健康中國”戰略明確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從行業的市場規模來看,健康養生產業市場規模在2022年已經達到7082億元,眼下仍在不斷增長中。那么,農業品牌能否借力“養生”實現銷量增長?
開啟“養生局”的中藥面包
提起面包,很多人想到的是奶油、果醬,但最近出現了摻有黃芪、黃精、茼蒿等中藥材的新面包,被稱為中藥面包。
中藥面包的功能已經不只局限于“填飽肚子”,還能健脾養胃、消暑、美容養顏,提供一些養生功能。而這一創新正好迎合了年輕上班族的需求,于是便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養生面包風”。
杭州第一家中藥面包店“四氣五味·藥食無界靈感烘焙局”推出了一系列中藥面包,一個月銷量能達到40萬元。
這家老板有醫學背景,自制面包過程中突出了浙江本地的“浙八味”和“新浙八味”中的杭白菊、鐵皮石斛、覆盆子等,比市場上的普通面包更受歡迎。
要做好中藥面包,同仁堂等專業機構似乎更有優勢。
同仁堂在北京開了兩家“知嘛健康”門店,售賣陳皮肉桂蘋果酥、羅漢果藍莓歐包、枸杞原漿牛角包等中藥味濃郁的烘焙食品,單價在18元到56元不等。
天津的元氣養生局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門診樓里開了一家門店,借助醫院的精準客戶資源和專業背景,曾在網絡上刮起了“年輕人去醫院買面包”的消費風。
中藥面包具有普通面包不具備的“藥膳”特點,融合“藥食同源”的理念,將平時難接觸到的中藥材融進了常規食物中,降低了消費者“養生”的門檻。
中藥面包是否能起到養生作用,還要從中醫的角度去辨析。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出現引起了各品牌對“養生”市場的關注,枸杞、阿膠等新滋補飲品開始上市,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相關“土特產”產業的發展。
品牌營銷突出“養生元素”
新茶飲行業一向是抓熱點最準、最快的行業,聯名營銷是眾多新茶飲品牌行之有效的營銷方式。這個方法不僅能帶動新茶飲的銷量,還能推動原材料產業的發展。做品牌要善于借勢,也要善于造勢。品牌勢能做好,就能把產業、產品做好。
品牌聯名取得經濟雙增長
奈雪的茶在2023年營收51.64億元,扭虧為盈離不開一次成功的聯名活動。
在“養生局”全面鋪開之前,2023年初,奈雪的茶和東阿阿膠合作,聯名上新“中藥奶茶”,首日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近2億,超6萬人參與討論。阿膠奶茶同樣也是門店銷冠,最大一筆訂單額近1萬元。
2024年初,奈雪的茶再次抓住時機,跨界聯名東阿阿膠,讓“中藥奶茶”再次爆火出圈。
這次合作在微博上有高達3.6億的閱讀量與17.3萬的討論,新品“奈雪東阿阿膠奶茶”自推出后連續6天霸榜奈雪門店銷量榜,還讓部分門店銷量實現了600%的增長。
老字號品牌東阿阿膠2023年營收47.15億元,凈利潤10.83億元,實現了雙增長。
阿膠是山東聊城東阿縣的一張名片,也是當地的支柱產業。當地擁有阿膠及阿膠制品生產企業105家,圍繞阿膠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阿膠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80%,龍頭企業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年產量超過5000噸。
東阿阿膠通過與“奈雪的茶”合作,在線上推廣中打通了種草交易全鏈條,讓年輕人喜歡上老字號品牌,成為中醫藥品牌年輕化的經典案例,為產業發展帶來更多動力。
陳皮茶飲日銷超300杯
在廣東深圳,一家以陳皮為主題的茶飲品牌進入人們的視野。
“Peter·Chan陳皮新茶飲”是來自江門的茶飲品牌,目前在廣東江門、深圳等地開設了17家門店,產品主要聚焦陳皮檸檬茶、陳皮奶茶等30多款特色飲品,門店曾多次登上本地熱搜榜。
這家新茶飲品牌堅持走“中藥茶飲”路子,所有產品都使用了陳皮元素,一杯售價12—18元,銷量高的門店一天可以賣出300—400杯。
陳皮作為廣東三寶之首,是當地人喜歡的“養生法寶”,泡茶或咖啡有一種柑橘的清香。因此,不只是“Peter·Chan”在用陳皮,喜茶也開始入局,并在江門江邊里創始店推出了陳皮飲品。江門新會陳皮是陳皮中的上品,在新茶飲品牌的推動下,獲得了更多的曝光量。
提質增效,才能做好養生經濟
“土特產”發力千億養生市場,關鍵在于提升產品品質、創新營銷方式并融入養生文化。
首先,提升產品品質是基礎。農產品要滿足養生經濟的需求,必須注重產品的原生態和有機種植,確保農產品的高品質和健康屬性。
其次,創新營銷方式是關鍵。農產品品牌可以利用新潮的IP形象打造養生品牌,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宣傳和推廣。例如,結合公益性質的活動進行產品推廣,或者通過舉辦農場生態一日游等活動,帶領消費者到產品源頭去,直觀感受產品的品質優異,從而建立消費者的信任度。同時,創新產品分級分類,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是提升農產品養生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
最后,融入養生文化是提升農產品養生經濟價值的靈魂。農產品品牌可以將養生文化融入進去,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農業觀光園或者采摘園,而是將其打造成為休閑農業的升級版。例如,圍繞某個養生主題,將農產品的各個單一價值組合成一個開發的鏈條,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同時,也可以結合時令養生和有機養生的理念,提供符合季節變化和綠色無污染的養生食品。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