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李堅果工坊 點燃共富“新引擎”
近年來,位于李家鎮工業功能區的浙李堅果工坊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亮點。作為李家鎮吸引外部優秀人才回歸投資的重點項目之一,浙李堅果工坊不僅致力于堅果及休閑食品的生產銷售,還積極探索新的增收渠道,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由李家鎮的優秀游子引回的浙李堅果工坊,宛如一顆被精心培育的種子,在李家鎮生根發芽。如今,該工坊已有一條日產25噸堅果的生產線,每年創造1000萬元的產值。這里的每臺入味機、烘干機和包裝機,精心雕琢著每一顆堅果,讓它們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美味橋梁。
據浙李堅果工坊負責人王國紅介紹,浙李堅果工坊是2022年開始運行的,目前有12種產品,絕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土特產。成立工坊之前,自己也在做食品生意,跟鎮村領導頻繁接觸后,得知本地的農副產品符合自己的銷售渠道,也正好適合自己的專業,于是就成立了浙李堅果工坊。這樣既能夠保證當地農副產品的質量,也解決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及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走進浙李堅果工坊的包裝車間,一幅熱火朝天的畫面映入眼簾。包裝線上,操作員快速熟練地將處理好的堅果裝入精美的包裝盒中,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專注與熱忱,手中的工作不僅是對產品的精心呵護,也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
通過與鎮村緊密合作,浙李堅果工坊精準匹配各村的勞動力資源,創建了一個高效的工作對接平臺。該平臺特別設立了低收入農戶“綠色通道”,確保他們能夠優先獲得工作機會。目前,工坊已吸納周邊30余名農戶就業,其中包括7名低收入農戶。工人們每月平均收入達到了4000余元,每年可增收近5萬元,收入顯著提高。
春節前夕,業務繁忙,工坊人手不夠,李家鎮龍橋村結合“勞動一小時”活動,安排志愿者和黨員來工坊幫忙打包和包裝。龍橋村黨支部書記楊滿花說:“自從工坊運行以來,給我們村民增加了收入,村民們種植的農產品也不愁賣了,現在都集中到這里進行加工銷售。村集體的分紅一年也有10萬元左右。”
2024年,浙李堅果工坊新開設的直播間成為了促進銷售的新引擎。通過線上平臺,工坊直接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利潤空間。主播們詳細介紹了產品的加工過程、品質優勢,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此外,直播間還經常舉辦促銷活動,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應。浙李堅果工坊直播運營汪洪衛說:“通過直播,我們作為生產廠家會向客戶介紹產品怎么來的、怎么做的。以前我們專門走線下,現在正在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包括抖音、淘寶、視頻號等。”
王國紅表示,工坊銷售一直比較穩定,一年銷售產值1000萬元左右。2024年,工坊采取線上銷售和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模式,業務更加繁忙,已超額完成全年的銷售任務。工坊目前以傳統的批發市場為主,線上直播為輔。從直播開始以來,每天大概有3萬元到4萬元的銷售額。下步,將繼續拓展銷售渠道,同時細化產品本身,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不同類型的產品。
自成立以來,浙李堅果工坊盤活了全鎮10個村的閑置資源。此外,該項目還在培育地方特色農業產業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推動了李家鎮番薯、花生等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拓寬了銷售渠道,實現了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李家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李家鎮將持續推動“共富工坊”與鄉村產業的深度融合,深化鎮村企校“黨建聯建”,盤活閑置資產資源,積極拓展現代化農業、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增值增效空間,著力打造具有“浙李”辨識度的共富工坊矩陣,為強村富民注入新能量。
【編后語】一顆堅果,串起了鄉村與城市的距離;一個工坊,點亮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家門口就業的村民們,正用勤勞的雙手編織著更加美好的明天。(記者 吳舜文)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