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規劃重在實用好用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村莊規劃作為鄉村地區全面布局與系統設計的綜合性工程,涵蓋了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個重要方面,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明確提出,優化鄉村規劃建設。因地制宜編制村莊規劃,優先建設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的項目,引導農民參與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
從實踐看,在一些地區,村莊規劃未得到足夠重視,很多村莊還處于無規劃、自然發展的狀態。有的地方雖然編制了村莊規劃,但規劃短板明顯,并不實用。比如,有的村莊規劃“水土不服”,不看區域差異,簡單復制粘貼,造成村莊建設“四不像”。有的村莊規劃盲目追求“高大上”,為了規劃而規劃,不符合村莊實際,未對接實際需求,導致村莊規劃無法執行,只能停留在紙上畫畫、墻上掛掛。
村莊規劃是一項綜合性、實踐性的系統工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面臨人口、產業等多方面挑戰,村莊規劃編制應以好用管用為導向,強調科學性和實用性,通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引導村莊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村莊規劃的目標之一,是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在編制規劃時應優化資源配置,注重規劃的可行性和前瞻性。各地編制村莊規劃,不能就村莊論村莊,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堅持縣鄉村一盤棋的思路,充分考慮村莊的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科學調整和優化縣域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等資源要素配置,統籌謀劃城鄉融合發展,形成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縣域整體優勢。同時,充分考慮實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制定出符合村莊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的規劃方案。
在編制規劃時應立足村莊發展基礎,按照按需、分類的思路,有序編制。各地應充分考慮村莊發展需求,依實際定特色,依特色定產業,依產業定路徑,依路徑定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和布局。鄉村空間設計應體現農村特點,從大地景觀、村莊風貌、重要建筑等不同層次、不同側面,保留鄉村風貌,留住鄉情美景,實現各美其美,杜絕“千村一面”。比如,江蘇南京制定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南京市村莊規劃編制技術規程》,對該市545個行政村中有需求且具備條件的463個村,按照簡易版、基礎版、深化版3種類型,差異化確定村莊規劃編制深度,來引領和美鄉村建設新面貌。
各方參與,是村莊規劃的重要環節,在編制規劃時應充分吸收各方意見,提高鄉村規劃的包容性。編制村莊規劃前,應充分聽取村民及利益攸關方的意見和訴求,確保規劃符合相關方普遍意愿和需求。規劃編制階段,可以建立多方參與的協商機制,鼓勵各方獻計獻策。規劃實施階段,還可以積極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成立監督委員會,監督規劃實施,讓村莊規劃做到能落地、用得好。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