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鏈聚群 做好“土特產”大文章 ——陜西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2月8日,在位于西安市閻良區關山街道的中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大棚里采摘甜瓜。“現在正是甜瓜上市的時節,我們收到了不少訂單,正在加緊‘出貨’。”中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勝利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依托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中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甜瓜和蔬菜的育苗、種植為主導產業,不斷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農業產業鏈。豐產豐收的大棚果蔬,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食材選擇,還為當地鄉村振興、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蔬菜產業鏈是陜西聚力打造的5條千億級產業鏈之一。閻良區積極實施千億級設施農業建設、老舊設施基地改造、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建設三大工程,豐富拓展休閑采摘、研學旅行和勞動實踐等業務,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從“小產品”到“大產業”的全鏈條升級。
不只是閻良。長期以來,陜西把全產業鏈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深挖潛力做好“土特產”大文章,鄉村產業全鏈條加速升級,農村一二三產融合步伐不斷加快,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我們堅持縱向延鏈,推動優勢特色種養業全鏈條升級,鞏固提升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水平,促進全鏈增值;推動橫向建群,聚焦區域優勢,推進規模化、板塊化、集群化發展,形成聚集效應。”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羅創國說,陜西通過積極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持續為縣域經濟發展聚能添力。
近年來,陜西聚力打造蘋果、茶葉、畜禽肉類、蔬菜、中藥材5個千億級產業鏈,乳制品、食用菌、獼猴桃3條百億級產業鏈,出臺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和果畜茶菌藥“1+5”高質量發展意見,建立部省共建“延安蘋果”、廳市共建“柞水木耳”和“平利茶葉”機制,通過加大政策供給,形成多方推進合力。此外,實施農產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動、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形成了500萬頭生豬精深加工、150萬噸羊乳加工能力,塑強區域公用品牌117個,洛川蘋果、眉縣獼猴桃品牌價值居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全省創建9個國家級、70個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0個國家級、7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5個省級全產業鏈典型縣,49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吸引430個延鏈補鏈項目、225億元財政金融社會資本落地,推動實現要素集聚、產業集中、企業集群。
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土特產”的“吸金力”也持續提升。隨著農業農村功能拓展、融合,從“一產為主”到“三產貫通”的多業態發展模式在陜西鄉土興起,成為新潮流。
2月8日下午,在藍田縣前衛鎮將軍村,20歲的郭婉婧正在為客人沖泡特色咖啡。
“這兩款都用了哥倫比亞的豆子,只是烘焙程度不一樣。淺烘的有一股果酸味,深烘更醇厚,味道也更苦一些。”郭婉婧一邊制作咖啡,一邊向客人介紹。
從家出發,走20分鐘鄉間小道到咖啡館,準備當天所用材料。為客人精心沖制咖啡,閑時走上二層露臺,聽林間鳥鳴,看山頭的云慢慢飄過……從小在將軍村長大的郭婉婧感受到了家鄉的“蝶變”。
近年來,將軍村憑借得天獨厚的山水自然之美和鮮明的鄉村特色,以農業產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旅游休閑為形,探索出“文旅+農業”農村發展模式,推動農文旅產業發展走向規模化、品牌化,持續促進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去年,我們全年接待游客超7000人,為村集體帶來了約20萬元收入。此外,村內民宿、茶咖、輕食餐廳等各類休閑業態臨時用工300余人次。”藍田縣前衛鎮鎮長劉銳說,“下一步,我們將以加強和美鄉村示范村創建為抓手,將每一個環山路旅游文化產業帶上的村莊嵌入產業鏈,讓每一個鄉村成為產業鏈上耀眼的珍珠。”
“美不美,故鄉水。”立足鄉土特色資源優勢,鄉村民宿、休閑觀光、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遍地開花,正在成為三秦大地一道美麗的風景。
不只是將軍村。截至目前,陜西擁有世界最佳旅游鄉村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6個、重點村46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64個、休閑農業重點縣6個,推介省級休閑農業旅游精品線路68條,35條鄉村旅游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涌現出袁家村、梁家河、南泥灣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農文旅融合典型。
“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多樣轉化,正持續書寫著陜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