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之中鄉情濃 ——“烏蒙毛峰”成名背后的創業故事
盤州市雞場坪鎮松河村烏蒙峰茶園。
立春前后,盤州市雞場坪鎮松河村海拔2200多米的烏蒙峰茶園里,一叢叢碧綠茶樹開始伸展“身姿”。
爬上山頂,望著1200畝生機勃勃的茶園,許大全神情振奮,“待到春暖花開,新芽冒出,杜鵑花開,這里將是另一番風景。”
以前,這里是一片休耕地,雜草叢生。2015年,許大全與一名返鄉創業村民合作,建起這個生態茶園。
“經過9年精心管護才有現在的樣子。”許大全滿臉欣慰,“年后豐收在望。”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9年辛勤耕耘,烏蒙峰茶園生產的“烏蒙毛峰”已打響品牌,許大全的創業夢想成功變為了現實。
闖過低溫難關
許大全是土生土長的松河村人,2014年長江大學農學專業畢業。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受斌與許大全相遇,當時受斌正想回鄉“搞農業”。兩人一拍即合。
“茶,是我省特色產業。綜合村情,當時我對經濟作物進行適應性和效益分析,覺得發展茶產業是個不錯的選擇。”許大全和受斌說干就干。他倆先后到省內多個茶葉種植大縣以及云南和四川等地考察,堅定了種植茶葉的信心。
2016年,許大全領頭成立盤州市大眾創業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欲規模化種植茶樹,但一開始就遭遇了村民的懷疑和反對。
“茶葉種不出‘金子’。”
…………
村民說著各種“風涼話”。
許大全多次組織“火籠會”“代表會”,和村民算細賬、談未來。半年拉扯下來,他的耐心換得了村民的支持。
整理土地、購買茶苗、栽種管護,一株株茶樹生根發芽。沒料想,第二年,茶園又遭遇新挑戰——高海拔山區溫度較低,茶樹生長緩慢。
許大全急得團團轉,反復查閱資料、咨詢茶葉專家,向有經驗的農戶“取經”,最終找到解決辦法:增加土壤肥力,讓茶樹經過兩三年抗寒鍛煉,適應低溫環境。
“前期使用充分發酵腐熟后肥力和保溫性較好的羊糞,后期生長階段主要用牛糞或者農家肥,努力讓茶樹保持正常的生長速度。”許大全說,直到第四年,一片片新嫩芽的冒出給了他無盡的鼓舞。
“我們的堅持就像這茶葉一樣,充滿了韌性。”許大全說,此后,茶園種植面積年年增加,并與栽種的杜鵑樹形成“茶中有花,花中有茶”的美麗風景。
堅守品質塑品牌
2021年,許大全發起成立貴州烏蒙峰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用“合作社+村集體+公司”運營方式,合作社負責茶園管護,公司開展茶葉加工和品牌運營,村集體爭取政策支持企業發展。
“茶葉生產關鍵在銷,根本在管,市場的問題交給市場辦。”許大全說,“成立公司和村集體合作,各司其職,解決種、加、銷各環節問題,努力將茶葉打造成松河村‘一村一品’致富產業。”
現在,許大全忙的是茶園的規范化管理、標準化制茶以及銷售渠道的搭建。目前,標準化茶葉加工廠房已建成投產,3條生產線為茶園生產加工提供了保障。
“我們致力于生產生態茶,打造好‘烏蒙峰’茶葉品牌。”許大全說,因此必須從種植源頭抓起,全程進行人工除草除雜,重施農家肥提升土壤有機質,進行病蟲害監測及時進行物理防控,讓茶葉干凈健康。同時,秉持工匠精神,創建烏蒙峰工匠場,專注茶葉生產和產品研發。2024年,該公司推出綠茶類、紅茶類、白茶類共5款茶葉,產量5噸,產值300萬元。
品質堅守,叫響品牌。在2024年中國好綠茶大會暨第十六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春季斗茶大賽上,“烏蒙毛峰”榮獲綠茶類金獎(茶王);在第十三屆國際武林斗茶大會競賽中,“烏蒙毛峰”榮獲綠茶競賽特別金獎;在“中茶杯”第十四屆國際鼎承茶王賽·春季賽上榮獲五星金獎;在2024年兩岸茶匠秋季“茶王賽”上又榮獲“特等獎”。
務工費超百萬
帶領家鄉父老鄉親種好地,過上富裕生活,是許大全創業的初心。
他給記者算起了賬:“合作社每年給村集體土地入股金分紅6.3萬元,帶動100戶以上農戶務工,每年支付務工費120萬元以上……”
他的初心正變為現實,而他自己也收獲滿滿:2023被中國農技協評選為“百強鄉土人才”,2024年被授予“省級鄉村工匠名師”和“黔茶人物·制茶大師”。
2024年8月,許大全獲邀參加貴州省2024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系統學習品牌建設、渠道擴展等知識。學習歸來,他更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打造“茶旅一體鄉村旅游”新美景,實現茶葉全產業鏈發展。
“我們擁有漂亮的茶園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暖花開時風景秀麗。”思始于行,許大全說,將結合當地的人文美、茶園美,以烏蒙峰茶園為依托,推動茶旅互動共榮發展。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