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前旗:在農牧業現代化道路上奮勇前行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深化實施農牧業“十百千萬億”工程,統籌推進農牧業品牌化、規模化、產業化、數字化發展,全力建設“鄉村振興樣板區”,農牧業農村牧區經濟穩中向好。
一步一個臺階 糧食生產有底氣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堅決扛穩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定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方案,扎實開展撂荒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把發展旱作農業、良種試驗推廣、田間管理技術服務作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主要措施,讓百姓牢牢地端穩自己手中的“飯碗”。
高標準農田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農田灌溉基礎設施水平,還能夠提高農田灌溉效率,變“澆地”為“澆作物”,讓玉米少“喝水”、多產糧,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糧食安全、生態節水、農民增收”共贏互促。截至目前,鄂托克前旗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67萬畝,涉及永久基本農田17.75萬畝,占全旗永久基本農田總量的23%。
為切實把牢“糧袋子”,鄂托克前旗采取“打基礎、添活力、提產能、提效能、減損失”5項措施,穩面積增單產提效率同步發力,穩扎穩打推進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穩產增產,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2024年,鄂托克前旗完成糧食生產46萬畝,同比增加4畝;預計實現糧食產量2.76億斤。
一步一個腳印 “畜”勢奮蹄譜新篇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搶抓政策機遇,充分發揮良好的養殖基礎條件,通過擴群增量、提質增效,大力發展養殖產業,從傳統育肥向良種繁育發展過渡,有效提升產業價值鏈,推動農牧業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科學化種養殖,實現農牧業發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走進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伊克烏素嘎查牧民楊寶山家,2024年新建的羊棚、草棚矗立在院子周圍。楊寶山正在羊棚內專注地操作著新安裝的自動飼喂機,只需輕輕一按,機器便將營養均衡的飼料均勻撒在傳送帶上,羊群早已習慣這種自動化喂食帶來的便利。
“從草原放養轉變為肉羊規模化舍飼養殖,羊群能更好更快地育肥出欄。現在草場保護好了,我的收入也高了。”楊寶山說。
為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加快發展設施畜牧業,解決草原過牧問題,鄂托克前旗每年落實旗本級5000萬元農牧業高質量發展資金,結合1.5億元的中央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完善舍飼基礎設施,新建棚圈13.93萬平方米,通過舍飼圈養及短期育肥提前出欄等方式分流超載牲畜39.6萬只羊單位,已達到草畜平衡范圍。同時,通過科技賦能、畜種改良、配方飼喂,積極推廣少養、精養、良種繁育、短期育肥技術等飼養模式,在降低飼養成本的同時提升效益。
截至目前,鄂托克前旗共累計認證牛羊肉、辣椒、西瓜等“二品一標”產品13個,鄂托克前旗酥油、香菇、酸馬奶等“名特優新農產品”10個,內蒙古農牧業產品品牌2個。
一筆一幅畫卷 雕琢產業融合新圖景
近年來,依托自然生態優勢,鄂托克前旗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農產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在農牧業沃土上播下“融合種”、結下“惠民果”。
安裝設備、機器調試、選絨、洗絨……在鄂托克前旗的內蒙古勁牛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現代化梳絨廠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趕制訂單,每個車間內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據了解,內蒙古勁牛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鄂托克前旗農牧業龍頭企業,堅持“企業+農牧戶”發展模式,依托國家級絨山羊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形成“育—產—銷”全產業鏈發展閉環,布局了牛業、苗業、絨業三大產業板塊,目前已建成萬頭規模的優質肉牛養殖基地、5000萬株供苗能力的育苗基地和500噸無毛絨加工能力的梳絨廠,努力打造內蒙古西部肉牛產業集聚地、產品集散地。
從傳統農牧業到現代農牧業,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從單一生產到多元發展,鄂托克前旗正沿著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品牌化經營的路子,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讓現代農牧業發展盡享朝暉。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