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縣富民,要打好“三張牌”
1月19日下午,市委書記袁家軍在參加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酉陽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久久為功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扎實推動山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強縣富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
強縣必先富民,強縣為了富民。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城鄉差距與區域差距交織疊加,城鄉二元結構較為明顯,如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人民增收致富,是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必答題”。
接下來,如何打好這“三張牌”,考驗著相關區縣的擔當和智慧。
01
山水之城,美麗之地。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重慶始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肩負著“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的職責使命。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未來發展的最大本錢、最大優勢。
要加快推進強縣富民,就必須抓牢“生態”這張重要底牌,擦亮“綠色”這抹底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實施《美麗重慶建設行動計劃》以來,完善以治水治氣為牽引的“九治”污染防治攻堅體系,聚力打造標志性成果,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山更青、水更綠,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生態基礎。
要打好“生態牌”,還要做好“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創造性轉化。綠色轉型是城鄉美麗的“保鮮劑”,更是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只有不斷推動特色產業向“綠色經濟”轉型,促進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才能真正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讓老百姓腰包更鼓、心里更甜。
從“酉陽800”這個僅1歲多的區域公用品牌身上,我們看見了生態產品的巨大潛能。酉陽立足當地高山冷涼氣候資源,推行標準化生產、基地化管理、規模化經營,將生態優品打造成為市場“爆品”。2024年,“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產品達50類353款,系列產品銷售額達21.8億元。
只有齊心打好“生態牌”,才能共繪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讓美麗重慶顏值更高、氣質更佳。“Countrywalk”“爆改鄉村”等火熱現象說明,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現代版“桃花源”,每個地方都應努力繪就具有辨識度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在梁平,當地創新“小微濕地+”模式,通過小微濕地+有機產業、民宿康養、生態旅游、自然教育等,將城鄉空間打造為“推窗見濕、處處見濕”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書寫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小城故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保護并不代表一味的投入,隨著鄉村全面振興深入推進,生態紅利進一步釋放,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同時,將為走好山區庫區強縣富民之路注入更多“綠色”動能。
02
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打好“鄉村牌”,是推動強縣富民的關鍵支撐。
產業旺,鄉村興。要打好“鄉村牌”,就要在塑造特色產業新優勢上取得新突破,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過去一年,重慶持續培優擦亮以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節臍橙為代表的巴渝名優“土特產”金名片,充分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堅持發展特色名優農副產品,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不久前,董宇輝攜“與輝同行”團隊來到奉節,幫助奉節銷售臍橙60萬單、共300萬斤。
以“改”破題,因“改”促興。打好“鄉村牌”,還要在深化改革攻堅、激發動力活力上取得新突破,讓改革“關鍵變量”加快轉變為“發展增量”。
例如,近年來酉陽按下“141”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啟動鍵”,以改革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通過優化機構設置,搭建一體化社會治理智慧平臺,構建起“黨政—鄉村—村組—村民”協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共治新格局,讓群眾關切的大事小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其中,“探索特大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能改革”“深化‘強村富民’綜合改革”“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舉措,釋放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確信號。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打好“鄉村牌”,還要在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實現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特別是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圍繞“一老一小”和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的“時代同框”中,推動城與鄉雙向奔赴、彼此成就。
03
歷史與自然“牽手”,文化與旅游碰撞。近年來,“縣域文旅熱”持續升溫,不僅彰顯出文旅市場的巨大潛力,更迸發出強縣富民的全新火花。
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力爭全市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增加值均突破1450億元。這其中既有機遇,也是挑戰,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打好“文旅牌”。
要打好“文旅牌”,就要持續培優育強文旅新業態,講好新時代的小城故事。在各地紛紛“卷”文旅的背景下,要擺脫“炒冷飯”的無效競爭,規避“千城一面”的同質化競爭,就要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讓游客常來常往、??闯P?。
比如,豐都南天湖景區利用高山冰雪優勢,搶抓冰雪經濟快速發展機遇,打造了南天湖國際滑雪場、冰雪樂園等特色文旅產品,不僅讓游客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冰雪樂趣,還吸引了東南沿海省市以及東南亞游客前來打卡,成功將“冷資源”轉化為強縣富民的“熱效益”。
打好“文旅牌”,還要持續擴大“朋友圈”,將優質文旅資源串珠成鏈。文旅產業具有帶狀發展、組團發展的特點,要充分利用建設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機遇,在交通建設、產品打造、服務延伸、宣傳營銷上開展跨區域合作聯動,激活抱團發展的“乘數效應”。
以酉陽為例,當地積極參與打造武陵山文旅發展聯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與四川省眉山市、老撾烏多姆賽省等共建“城市CP”,與全國1000家旅行商達成合作,讓“酉”山“酉”水、“酉”滋“酉”味的特色文旅產品更加“出圈”。
打好“文旅牌”,關鍵是要提升辨識度,不斷擦亮特色文旅“金名片”。相關區縣既要傳承好巴渝文化、三峽文化、革命文化、抗戰文化、統戰文化和移民文化等文化資源,還要積極參與打造世界山水都市、壯美長江三峽、多彩風情武陵三大高品質文旅景觀帶,迭代構建兩江四岸、詩畫三峽、大足石刻、釣魚城、大仙女山、環金佛山、高峽平湖、烏江畫廊八個特色文旅協同發展區,讓重慶文旅名片越擦越亮。
山一程,水一程。新征程上,重慶將聚力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在推動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發展上探索新路子,讓廣大群眾有扎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強縣富民,正處于“縣”在進行時!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