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創意激活鄉村資源
作者:魏潔(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通過創意設計,激活鄉村自然、歷史與人文資源,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核心課題之一。對于參與藝術鄉建的高校而言,激活鄉村資源關鍵在于發揮專業所長,做好文化轉換與文化孵化。
文化轉換,主要通過創意設計,讓鄉村資源轉化為文創產品或體驗內容。這一過程包含三個主要步驟:文化識別、文化轉譯與文化傳播。
文化識別以挖掘鄉村文化核心特質為基礎,例如傳統手工藝、地域建筑或獨特的節慶習俗。藝術鄉建參與者可以運用田野調查、視覺采風、用戶訪談、同理心分析、元素提煉、風格編碼等設計調研方法,深度了解鄉村資源的文化價值,并提煉具有傳播力的文化元素。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明確哪些資源具有轉化為文化創意產品或體驗內容的潛力。
文化轉譯通過創意設計手段,將鄉村資源轉化為能夠融入現代生活的文化產品或體驗內容,讓文化與空間功能之間形成有機聯結。通過創意設計,可以對鄉村空間的意義進行重構,使其成為能夠承載文化價值的場域。例如,在鄉村廣場的設計中,可以結合傳統習俗和現代互動體驗技術,將廣場從單一的活動場所轉變為具有歷史記憶與當代活力的文化場域。通過情境化的設計手法,諸如在公共區域設置與當地手工藝相關的互動裝置或利用地面藝術講述鄉村歷史故事,讓空間既具功能性,又傳遞文化內容。
文化傳播可通過數字化技術和多媒介融合來實現。例如,通過短視頻記錄鄉村生活新場景,以生動的視覺形式展現鄉村獨特文化故事,吸引更廣泛的受眾關注。鄉村文化傳播模式的轉換,通過結合社交媒體和線上互動,將這些設計成果轉化為具有傳播廣度的內容,進一步提升鄉村品牌的認知度和吸引力,形成更大的文化影響力。
文化孵化需要通過創意設計賦予鄉村文化生命力,使其不斷生長與更新,最終形成一個可持續的文化生態循環。這一過程包含三個關鍵路徑:文化賦予、文化喚醒與文化生態構建。
許多鄉村區域或生活場景,往往缺乏鮮明的文化特質,因此要通過創意設計為這些鄉村賦予可見性的文化內容。例如,在鄉村公共空間中,結合地方歷史或自然特色,設計具有文化意義的景觀互動裝置或主題展覽,使原本鄉村的生活場所轉變為承載文化敘事的節點。
想要讓文化在鄉村中“活起來”,實現自我生長和持續發展,就要通過創意設計的動態介入,創造條件讓文化不斷交往、流動和創新,逐步形成內生動力。例如,通過打造鄉村手工藝工作坊,將非遺技藝轉化為可參與、可學習的互動體驗活動,使村民和游客都能成為文化的實踐者。
鄉村文化建設要建立一個以文化為核心的循環生態,使文化在鄉村中能夠持續生成、傳播與更新。這一循環生態需要以創意設計推動文化、經濟、社會三者的協同發展,建立文化經濟的閉環。例如,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形成鄉村文化品牌,將鄉村的獨特文化內容提煉為品牌形象。此外,設計也可以通過營造文化事件或周期性的文化活動(如節慶、集市等),形成文化參與的慣性和節奏,讓鄉村居民和外來訪客能夠定期參與,持續感受并推動文化的再生長。
鄉村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獨特性和地域性,文化創意是盤活鄉村文化資源、構建鄉村未來圖景的核心途徑。文化創意賦能不僅在于單一產品或項目的成功,更在于其構建長效發展的能力。未來的鄉村,將在文化創意引領下,成為人們感受生活、觸摸文化的理想場域,實現經濟繁榮、生態和諧與文化復興的有機統一。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