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CEO”的新年愿景
“請給我寫一個‘福’字吧”“打年糕要咱們一起使勁,一二三”“村晚快開始了,都準備準備”……
剛走進杭州市余杭區永安村,熱鬧火紅的新年氣息就撲面而來。村子道路兩旁,一串串紅燈籠隨風輕晃,喜氣洋洋。在村文化禮堂廣場上,聚滿了等待“村晚”開始的人們,大家在等待中相談甚歡;書法愛好者現場揮毫潑墨,將寫好的“福”字、春聯贈予人們;打年糕的師傅們喊著號子賣力地捶打,隨著年糕逐漸成形,慢慢散發出誘人的糯米香氣……
“永安‘村晚’已經連續舉辦5年了,舉辦這么豐富的‘村晚’,如果是我剛來那年,想都不敢想。”看著眼前熱鬧喜慶的場面,永安村職業經理人劉松不禁感慨。
初到永安時,劉松用3個月的時間,調研了30戶村民小組,共889戶人家。他發現村中農田97%都是永久基本農田,這也決定了只能靠農業發展,村民們世代種糧,但效益不高,村集體經濟增收困難,是附近出了名的“窮村”。
“永安村要發展,必須要圍繞水稻來開展。”劉松回憶,當時在與村黨總支書記張水寶商量后,確定了兩個重要方向:一是水稻產業品牌化,有品牌才有影響力;二是全鏈條的數字化,必須與時俱進,與數字時代接軌。
隨后,劉松依托“永安稻香小鎮”品牌,做出了“禹上稻鄉”農文旅融合項目。劉松將核心區塊1000畝土地發展成10畝1單元的企業認養稻田,按照8萬元/年的價格對外提前一年進行認養,讓稻谷還沒種下去就已經銷售,確保了種植收益、減少市場風險。
永安村,禹上稻香全景。禹上稻鄉永安村供圖
此外,永安村與相關電商平臺合作,利用數字賦能產供銷,將數據集中展示在一張圖上,實現稻田生產、農產品溯源、數字稻田營銷等各類數字可視化,認養稻田的企業可以在手機上跟蹤管理自己的地,物聯網設備將田間氣象、土壤等信息接入云端,結合農產品的銷售進行數據分析,反向指導精準營銷和種植生產。
劉松團隊入駐運營后,永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由2019年的73萬元提升至2023年的557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9年的4.2萬元提升至2023年的6.3萬元。
除了經濟上的發展,永安村的知名度也有所提升。劉松表示,2024年永安村舉辦了“開鐮節”“村晚”等特色活動110余場次,接待了前來訪問、學習的團體超1200個。劉松還為下轄的每個村落招聘了“鄉村造夢師”,希望能將永安村的經驗推廣到周邊的8個村落,為各村集體經濟增加造血新動能。
此外,劉松和永安村村集體企業參與了全國第一個“鄉村CEO”標準制定。永安村的土地上,新建起鄉創培訓中心,周邊越來越多的村落開始抱團加入。
“2025年,我們希望永安村能夠吸引更多的村民和創客加入我們,將村子總體的經濟效益再放大。”劉松說。(陳陸洵、阿米娜·亞森)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