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專題記者會為“重慶寶貝”土特產實力“打call”
1月19日,重慶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專題記者會上,眾多“重慶寶貝”土特產成為焦點,各界人士紛紛為其“打call”,展現出重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
三大舉措 賦能巴渝土特產騰飛
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陳勇在會上介紹,2024年重慶圍繞“西部領先、全國進位、重慶辨識度”,大力培優叫響巴渝名優“土特產”。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節臍橙等品牌價值飆升,分別達到34.08億元、379.24億元、381.7億元,位居全國同品類前列。
為培育壯大“土特產”,重慶主要從三個方面發力。在基地改造提升上,聚焦榨菜、柑橘、脆李等,建設332萬畝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出多個“畝產值超7萬元”的高值典型。在加工延鏈增值方面,圍繞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目標,深挖“土特產”價值。如潼南檸檬實現全利用,年產值達75億元;涪陵榨菜全產業鏈培育2200家加工企業,年產量超100萬噸,占全國70%以上;全市年橙汁加工能力達19.3萬噸。此外,通過召開巴渝名優“土特產”培育大會,打造“爆品”,并搶抓互聯網紅利,搭建“直播+”新場景,培育301個鄉土網紅,推動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突破220億元。例如,借助董宇輝“與輝同行”團隊,奉節臍橙“賣爆”60萬單、300萬斤,話題熱度破10億。
三峽柑橘 甜蜜產業香飄萬里
重慶市政協委員、奉節縣政協主席吳康軒在談及“唱響三峽柑橘品牌,聚力推動產業發展”時介紹,三峽柑橘不斷探索現代化產業發展之路,形成了庫區柑橘種植面積達468.57萬畝,產量389.8萬噸,綜合產值近千億元的甜蜜產業。
三峽柑橘品質優良,得益于三峽庫區的優越自然條件,這里是全球最適宜種植柑橘的地區之一。在品種方面,不斷更新迭代,建成2個國家柑橘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培育新品種30余個。建成全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柑橘種質資源圃,全國主栽品種65%來自重慶。同時,通過推廣營養診斷配方施肥技術、建設生態果園等舉措提升品質。在品牌打造上,構建了“三峽柑橘”母品牌+多個子品牌的“1+N”體系。
不僅如此,三峽柑橘產業堅持科技引領,推進數字化轉型,構建智能洗選體系,建設產業大腦,推廣農機裝備,提升綜合機械化率。還強化產業融合,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結合,打造科普基地、文化場館,舉辦節會活動,與電商、物流緊密合作,拓寬銷售渠道。
吳康軒介紹,眼下,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千里江岸橙滿園的美景正在三峽庫區呈現,到處都是果農、經銷商、帶貨主播忙碌的身影,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要讓消費者體驗到“今天在樹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舌尖上”的極致新鮮。
小小榨菜 撐起鄉村振興大梁
重慶是“國民下飯菜”榨菜發源地之一,以涪陵榨菜為代表的榨菜產業成績亮眼。政協委員劉彩介紹,重慶是世界最大的榨菜原料基地,青菜頭面積、產量均占全國60%以上,成品榨菜產銷占全國70%以上,擁有多個“中國馳名商標”,品牌價值達379億元,位居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首位,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全產業鏈產值超480億元。榨菜已發展成為涪陵乃至重慶全市農村經濟中產銷規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優勢特色產業。
在助農增收上,重慶依托榨菜加工企業,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70萬農民種植青菜頭,增收32億元。涪陵區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避免“菜賤傷農”。同時,圍繞榨菜產業打造“榨菜+”模式,推動多業態融合。如涪陵江北街道二渡村,發展“榨菜+鄉村旅游”“榨菜+科普研學”等,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10萬元,榮獲多項稱號。未來,重慶榨菜產業將繼續走“科創+”“綠色+”道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正值部分“重慶寶貝”土特產新鮮上市季。涪陵青菜頭、奉節臍橙等收購價格上漲,成為庫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此次專題記者會充分展示了重慶“土特產”的發展潛力與成果。未來,重慶將繼續深挖“土”資源、放大“特”優勢,推動“重慶寶貝”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隨著各方的持續努力,“重慶寶貝”土特產必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