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農”墨重彩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黔東南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農業以其獨特的魅力書寫著鄉村振興的華彩篇章。2024年,黔東南州深入推進“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奮力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黔東南州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2024年,黔東南州糧食播種面積達405.01萬畝,糧食產量達到139.27萬噸,同比增長4.1%。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州農業農村局的精心組織。
通過壓實黨政領導責任,制定印發糧油生產目標任務通知,領辦糧食高產示范田等措施,黔東南州成功筑牢了糧食安全基石。同時,油料、大豆等作物的播種面積和產量也實現了穩步增長,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位于黎平縣敖市鎮新寨屯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地上,大型設備如挖掘機與推土機正在田野間繁忙地往來作業,與此同時,機耕道路與灌溉水渠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整個現場洋溢著一片緊張而有序的建設氛圍。
敖市鎮黨委副書記吳美艷介紹,該項目能夠有效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優化農業生產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
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糧食儲備,賦能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既讓“糧田”變“良田”,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2024年,黔東南州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9.5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29.21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408.99萬畝的36.48%。
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黔東南州還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預計全州蔬菜產業(含辣椒)種植面積達到240萬畝,生態家禽存欄量穩步增長,中藥材、油茶、茶葉、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稻漁綜合種養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特別是在中藥材產業方面,黔東南州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為了中藥材種植的沃土。從江縣的太子參、劍河縣的鉤藤、雷山縣的天麻等中藥材品種,不僅在國內市場享有盛譽,還遠銷海外。
走進施秉縣牛大場鎮牛大場村太子參產業基地,當地村民在基地內忙碌地采摘著豐收的太子參,一茬又一茬飽滿鮮亮的太子參被打包運送至加工基地后被進一步地烘烤儲存。
通過引進優質品種、推廣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加強品牌建設等措施,施秉縣不斷提升中藥材產業的競爭力和附加值,牛大場鎮太子參作為施秉太子參的代表,色澤好、藥效佳、個體飽滿,受到全國各地藥商青睞,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四分之一,年交易量6000噸(干品)以上,施秉縣因此被譽為“中國太子參之鄉”“貴州省中藥材種植大縣”等稱號。如今,中藥材產業已成為施秉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特色優勢產業得到蓬勃發展,唱響農業品牌自然而然成為推進產業長久發展的重要助力。日前,黔東南麻江藍莓“麻小莓”品牌連鎖店的第一家省外旗艦店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正式開業,標志著麻江藍莓品牌戰略拓展邁出重要一步。
“通過這次嘗試,不僅可以將麻江藍莓的美味帶給更多的人,還能促進黔東南藍莓產業發展。”貴州麻小莓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成說道。
麻江縣自1999年引進藍莓試種以來,藍莓就在麻江扎下了根,經過25年精耕細作,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先進的種植技術,麻江現已實現藍莓種植8.72萬畝,成為全國縣級單位中藍莓種植面積最大的縣。
2021年,麻江縣啟用“麻小莓”縣域公共品牌,并在當年躋身全國知名農產品品牌百強榜單,不僅進一步提升麻江藍莓產品的知名度,還讓本土企業成功實現“抱團發展”,更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通過持續實施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行動,黔東南州鼓勵引導市場主體加強“二品一標”認定,打響苗侗山珍區域公用品牌,麻江藍莓、三穗鴨、榕江小香雞、從江香豬、雷山銀球茶等地方特色品牌初步形成。從江縣榮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百香果)標準化生產基地榮譽稱號,麻江藍莓、三穗鴨成功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農業精品品牌;麻江藍莓、雷山銀球茶入選2023年全國“土特產”推介目錄。
在唱響農業品牌的同時,黔東南州還積極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為載體,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工作,讓一個個鄉村告別了“臟、亂、差”的窘境,破繭成蝶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雷山縣郎德鎮南猛村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踏入南猛村,青石鋪就的小徑縱橫交錯,獨具風情的吊腳樓錯落有致地點綴其間。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污水處理系統在南猛村的內部默默運行,它們將農村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逐一凈化,處理后的清水被巧妙地用于灌溉房前屋后的花卉綠植,讓整個村落顯得干凈而舒適。
“以前大家意識淡薄,不太注重環境衛生,村子環境差些,這幾年村兩委帶領大伙搞衛生,大家開始愛護環境,村里干凈了,住起安逸了。”南猛村村民李世德說。
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環境整治等措施,包括南猛村在內的黔東南州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并依托豐富的苗族文化資源,部分村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目前,黔東南州共有省級生態鄉鎮41個,省級生態村105個,州級生態鄉鎮76個,州級生態村505個。榕江縣、劍河縣被命名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雷山縣、天柱縣、錦屏縣、麻江縣烏卡坪生態藍莓產業園被命名貴州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每一項成果都是對勤勞與智慧的頌歌,每一次跨越都是對創新與奮斗的禮贊。未來,黔東南州也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奮力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譜新篇,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以農業發展為筆,以汗水為墨,繪就一幅幅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的新畫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