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政策“30 條”,2025徑山茶有啥“大動作”?
日前,2025年徑山茶產業發展工作會議成功舉辦,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三茶”統籌發展理念等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凝聚共識、務實推進,奮力開創徑山茶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2025年徑山茶產業發展工作會議
余杭區徑山茶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區政協主席沈昱,余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倪偉俊,余杭區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洪相,余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吳偉強,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洪銀,以及有關部門、鎮街相關負責人,涉茶相關研究會、行業協會、公司,人才與專家代表等參加,共同探討徑山茶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徑。
“徑山茶有食品、有飲品、有用品。目前徑山茶已開發綠茶、紅茶、抹茶及衍生產品全品系超100余種,產業鏈豐富。”會上,區政協秘書長、區茶辦主任吳建中對徑山茶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通報。他指出,2024年,“徑山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35.69億元,較2023年增加4.04億元,同比增長12.8%,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在品牌建設、市場拓展、品質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提升徑山茶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吳建中進一步明確了2025年的工作方向和重點。
推進“三茶”統籌徑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解讀
會議的另一項核心內容是對“30條”政策進行深入闡釋。設立徑山茶文化研究貢獻獎、徑山茶文化宣傳推廣獎,對取得優異成績的給予5到10萬獎勵;參與全國重點茶產品茶事活動,對市場銷售作出貢獻的給予10到100萬獎勵;鼓勵徑山茶企加強茶葉生產、加工中突出問題的攻關,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10到100萬獎勵……一項項“真金白銀”的政策,無不彰顯著余杭區對徑山茶產業發展的重視。
“弘揚茶文化、打響茶品牌,做強茶產業、打響融合牌,振興茶科技、打響引智牌。”余杭區茶辦副主任吳春仙從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政策措施、保障措施等4個維度對推進“三茶”統籌徑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進行了細致解讀,包含打響茶品牌、推廣茶文化、做強茶產業、提升茶科技四個方面共12條政策和措施。余杭區農業局副局長陸霞則對持續開展品種選育、扶持茶園基礎建設、提升生產加工水平、持續強化品質保障等,涉及茶產業鏈各個方面的18條工作舉措進行了詳盡的闡述與分析。
余杭區徑山茶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區政協主席沈昱指出,“30條”政策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基于前期詳盡的考察調研后制定的,它涵蓋了徑山茶發展的全產業鏈,從育種、種植,到加工、生產,再到品牌推廣等各個方面,均有細致考量。“對政策的深入解讀,不僅展現了政府對徑山茶發展的強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為各方參與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創新路徑。”他強調,在徑山茶的大產業格局下,全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蘊含著發展機遇,大家要跳出傳統思維框架,而非局限于單一賽道,“在‘徑山茶’這個大品牌的引領下,各展所長,共同把這篇文章做得百花齊放。”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