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區: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描繪“詩和遠方”畫卷
近年來,橫山區積極探索地方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之路,憑借豐富的區域文化資源,以畜牧產業、稻蟹產業、農特產品加工業等為著力點,推動農業產業與地方文化協同發展,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非遺文化推動品牌建設新發展
橫山區依托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借陜北橫山說書、橫山老腰鼓、橫山民歌等非遺文化的影響力與傳播力,深入挖掘橫山羊等農業產業的歷史文化底蘊,講好橫山農業產業區域品牌故事。2024年9月,橫山羊肉參加第十三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地理標志展,用陜北說書的形式進行產品推介,將地理標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結合,彰顯橫山羊文化,提升了橫山羊肉的品牌影響力。2024年10月25日,以橫山老腰鼓經典動作和橫山羊的獨特外形相結合,設計出的“小公羊系列IP形象”在“陜北橫山羊肉”品牌升級發布會上正式發布、授權,標志著“陜北橫山羊肉”品牌升級戰略的穩步推進。2024年11月23日,在陜西商標品牌和地理標志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橫山區的“地理標志+非遺”新型保護宣傳模式作為優秀案例正式發布,該模式憑借深度融合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地理標志品牌,成功推動了橫山羊肉品牌的創新發展,實現了地域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向市場優勢、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轉變。除此之外,橫山燉羊肉制作技藝經過長期的探索、琢磨,臻至成熟,已被列為省級非遺名錄。橫山區還通過舉辦羊產業大會、賽羊大會、眾人共品橫山“大鍋燉羊肉”等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體驗,進一步提升了橫山羊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了養殖、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文旅融合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橫山區以文化產業為引擎,通過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新模式,有力地推動著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每當初夏時節,在橫山區無定河沿岸數萬畝的稻田之中,一幅幅展現橫山文化底蘊的“稻田畫”便會映入人們的眼簾。今年初夏的無定河稻田中,以廣袤的稻田成為天然畫布,腰鼓元素化為生動圖案,形成了一幅傳統腰鼓藝術與現代農業景觀巧妙融合為一體的“巨幅稻田畫卷”,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紛至沓來,帶動周邊旅游消費,還讓當地農產品搭乘文化旅游的快車,拓寬了銷售渠道,提升了農業產業的附加值。
橫山區無定河“稻蟹捕撈節”從2021年首屆開辦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以稻蟹共生的農業模式為基礎,打造集觀光、體驗、美食于一體的節慶活動。游客們在感受豐收喜悅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稻蟹產業注入了強大的市場活力,促進了產業規?;?、品牌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波羅古堡旅游文化節”則深入挖掘波羅古堡的歷史文化底蘊,將古老的遺跡與現代旅游需求相結合,通過民俗表演、文化展覽等豐富多樣的形式,讓這座古堡煥發出新的生機。旅游文化節的舉辦,有效拉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為農業產業的多元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非遺傳承中實現產業振興
響水·水饗豆腐工坊建成于2023年12月,總面積約5500平方米,是集豆腐生產、古法體驗、文化博覽、研學旅游、農產品銷售為一體的沉浸式體驗工坊,入選第三批陜西省級非遺工坊。目前,豆腐工坊年產量突破35萬噸,銷售額達1.14億元。可提供300個就業崗位,就業人員人均年收入可達5萬元。工坊積極推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通過挖掘品牌文化內涵,提升響水豆腐的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形成了豆腐制作體驗工坊,實現了研學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橫山區將持續深挖區域文化與農業產業發展潛力,在非遺傳承中實現創新共進,文旅融合鑄就鄉村振興新輝煌,不斷完善與開創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睓M山區文化和旅游文物廣電局局長李東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