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奏響城鄉協調發展共鳴曲
近年來,廣東省各地各部門持續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通過因地制宜抓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深化新型幫扶協作,廣東改革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走進惠州市博羅縣觀背村的連片田園綜合體,成片農業大棚整齊排列,一旁的生態水渠波光粼粼。這里曾是農田灌溉難、產值低的“老大難”區域,如今,通過當地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已發展成為集現代農業、休閑觀光、生態保護于一體的綜合示范區。據介紹,現在村里農業合作社吸引了近20戶村民加入。村民不僅能拿分紅,還能到合作社務工,月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觀背村所在的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是惠州建設全省縣鎮村現代化的樣板。惠州市委書記劉吉介紹,2024年以來,引領區在建項目161宗、新簽約項目102宗,合計總投資約600億元。
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產業是重要支撐。廣東各地結合實際,聚焦特色產業,釋放發展潛力。
在汕尾的遼闊海域,一座座高聳的風機緩緩轉動,與周圍的漁業平臺交相輝映,構成了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畫卷。作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的重要實踐地,汕尾市通過發展“風漁融合”產業,推動中廣核“風漁融合”平臺、陸基三文魚養殖基地等標志性項目落地。汕尾市委書記逯峰說:“汕尾將奮力做好經略海洋產業大文章。”
縣域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節點。在全國百強縣肇慶四會市,一個涵蓋新能源車、新型儲能和電子信息的“兩新一電”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當地還首創玉器“互聯網+拍賣+直播”模式,集聚玉器從業人員近30萬人,年交易額超700億元。四會市委書記翁卓輝說:“我們將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奮力建設千億元級綜合實力強縣?!?/span>
“通過持續深入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粵東粵西粵北縣域承接珠三角制造業轉移項目超過300個,投資額超過1100億元?!睆V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艾學峰介紹,廣東還專門制定了《關于培育壯大縣域特色優勢產業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意見》。
以產業協作推動區域協同,在綠色發展中挖掘增長潛力。在位于清遠市的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內,現代化的工廠鱗次櫛比。自成立以來,合作區集廣州和清遠兩市之合力,重點發展綠色工業,已累計引進732個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拔覀儼押献鲄^作為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的主戰場?!鼻暹h市委書記殷昭舉說,清遠市以綠色工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文旅產業為三大引擎,全方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廣東省各地各部門協同作戰,大抓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社會力量參與凝聚起強大合力。特別是新型幫扶協作方面,實現全省57個縣(市)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全覆蓋;“雙百行動”促成校地“雙向奔赴”,138家高校與86個縣(市、區)開展結對共建;73家三甲醫院組團幫扶粵東粵西粵北60個縣(市、區)113家縣級醫院。
“反向飛地”模式,是實施“百千萬工程”中的創新舉措。對口幫扶梅州、湛江、清遠等地,廣州建成67個“反向飛地”,企業可將產業鏈中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轉移至相關飛地,研發、營銷等環節保留在廣州,形成區域間的資源互補和利益共享。廣州幫扶梅州工作隊隊長李明說:“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助力企業以‘協作地區成本’擁有‘大灣區服務’、共享大灣區及海外市場,又能帶動幫扶地區工業產值增長。”
企業的深度參與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注入市場活力。在揭陽,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攜手地方政府,圍繞綠色石化與海洋經濟兩大主導產業布局,打造了一批服務于產業發展的公共設施項目。“我們通過‘投建營一體化’,將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入項目,最終實現產業鏈閉環,賦能地方經濟。”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惠明說。
如今的廣東,廣大干部群眾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好、運用好、發展好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做法,持續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奮力開創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