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一葉歷久彌香 一業惠澤一方
福安農墾集團王家茶場內,茶農采茶忙 (吳景華 攝)
福安舉行第二屆“坦洋工夫”杯秋季斗茶展示會 (李郁 攝)
2024年12月29日,在上海舉辦的“山水畫廊·全家福安”文旅產業專場推介會上,胡軼喆、夏瑜、鄭芳仔、李愛紅、蔡杰鴻、蘭英華六位上海茶人被授予首批“坦洋工夫上海推介官”稱號。這是坦洋工夫上海推廣中心去年12月初正式掛牌運營后,又一項新興舉措,成為福安紅茶·坦洋工夫走出福建,扎根上海,走向全國的生動注腳。
一杯茶,千年香,萬里傳;一片葉,綠千嶺,富萬家。一組數據印證著福安這片葉子的力量:茶園面積30萬畝,去年毛茶產量2.85萬噸,產值23.6億元,坦洋工夫品牌價值50.72億元,茶產業總產值131億元。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喝過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們的心是永遠貼在一起的。”牢記囑托,福安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三茶”統籌大文章,以歷史文化之美為茶產業鑄魂、科教之力為茶產業賦能、品牌之光為茶產業領航,“中國茶葉之鄉”“中國紅茶之都”“國家區域性良種(茶葉)繁育基地”等一批國字號招牌花落福安,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在福安愈發明晰。
文化之美 厚植茶業底蘊
漫步社口鎮坦洋村,既能感受這座傳統村落的悠然,也能瞥見曾經坦洋工夫的繁盛。
如果你在18世紀來到坦洋村,一定會見到這樣一番景象——
村莊內,各地茶商剛剛從外地抵達,稍作休整,便馬不停蹄地前往村中一家緊挨一家的茶店、茶行選購坦洋工夫茶。坦洋街內,茶莊客商往來不絕;清溪之上,運茶商船晝夜不歇。
茶葉貿易逐漸興盛,坦洋工夫紅茶早已聲名在外。從海外寄往坦洋的信件,無須冠以省、府、縣之名,直書“中國·坦洋”,即可送達收信人手中。
如今,坦洋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宗祠、廊橋,仍足以令人想象當時的繁華。
曾經,坦洋村因茶而興;如今,茶仍然是當地的主導產業,并且這杯茶沏出了新滋味。
“來到坦洋村,可以參與茶園觀光、茶事勞作等活動,還能近距離體驗世界非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玩得特別開心、盡興。”正在體驗坦洋工夫紅茶制作技藝的游客鄭方明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營坦洋茶場發揮其獨有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優勢,增設坦洋工夫茶博館、坦洋工夫茶非遺技藝傳習所等功能區,變身為茶產業研學基地,游客不僅能在這里了解坦洋工夫紅茶歷史,還能沉浸式體驗茶山采茶、茶葉初制和精制整個過程。
錨定“村、人、茶、文、旅”多元化融合路子,福安建設環白云山生態文化旅游“坦洋歷史文化圈”,將茶文化展示、古民居觀光、休閑體驗融為一體,同時依托獨特的茶旅研學資源優勢,不斷拓展茶旅研學市場空間。
“最多的一天,有1300多名學生到我們坦洋茶場體驗坦洋工夫制作技藝。”福安市坦洋茶場場長、坦洋工夫非遺技藝省級傳承人鄭明星介紹,2022年,坦洋村入選“春季踏青到茶園”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和福建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老茶鄉飄出新茶香,茶旅融合熱度吸引商家在坦洋村尋得一片新空間。坦洋村村口,一家名為“遇見坦洋”的奶茶店裝修小資,未入茶室,先聞茶香。
“這股香氣是坦洋工夫紅茶特有的。”奶茶店主理人陳香雪原本從事餐飲行業,新式茶飲的走紅讓她萌生了進軍該賽道的想法。她以坦洋工夫紅茶為原料,調配奶茶、自制茶果子、研發啤啤酒,紅茶有了多種呈現方式。
不止奶茶店,庫迪品牌商在福建省的第一家鄉鎮門店“坦洋·庫迪咖啡屋”也在去年8月份成立,老茶村多了一抹咖啡香。
從種茶葉到賣風景,從講茶葉到揚文化,如今,依托良好生態環境和厚重文化底蘊,福安為茶旅產業融合發展找到新方向。
“我們發掘茶文化,形成一批茶旅融合、茶文結合的產業新業態和多條精品旅游新線路,實現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福安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繆少斌表示。
科技之力 強化茶業根基
茶,是山間的一掬綠意,更是惠及萬千茶農的傳統民生產業。
在福安,涉茶人口約40萬人,農民人均收入的逾六成來自茶業,小小一片綠葉,如何成為富民金葉?
從被喻為茶界“黃埔”“茶芯”王國的“一校一場”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1934年至1935年間,茶界泰斗張天福在福安牽頭成立福建省第一所茶葉學校——“省立福安初級農業職業學校”、福建省第一所茶葉研究機構——“福建省建設廳茶葉改良場”。這“一校一場”吸引了茶科學先驅李聯標、茶樹栽培奠基人莊晚芳、現代茶業奠基人吳覺農、近代高等茶學教育創始人陳椽、育種專家郭元超等茶界名家在此工作。
茶界頂尖力量匯聚,“一校一場”人才輩出、成果頻發。福安籍茶葉大師吳振鐸將茶科教帶至臺灣,推動當地茶產業發展,而后又將精心培育的“金萱”“翠玉”等品種引種回福安以“金萱”為育種材料,選育出“福萱”“春萱”品種。一縷茶香情牽兩岸,種質創新更續佳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成為福建省最大的“茶樹品種資源圃”,收集保存著國內外茶樹種質資源和遺傳材料4000多個。
90載風雨兼程,“一校一場”物是人非,但流淌其間的茶業情緣一脈傳承: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茶學院持續為福建乃至全國茶產業輸出人才,聯合福安市教育局、福安市茶產業發展中心等開設3年制“茶藝及茶營銷”中專班,助力茶產業“產研賽訓考”融合發展;福建省茶葉研究所育成43個茶樹品種、9個品種權,研發的“福云6號”“金觀音”成為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雜交育成的綠茶和烏龍茶品種。
海拔較高的范坑鄉、松羅鄉,位于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白云山景區周邊的穆云畬族鄉、曉陽鎮,賽江滋養的賽岐鎮、灣塢鎮……在福安方圓188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東西南北,不同海拔、不同土壤、不同氣候,為茶樹苗品種試種、推廣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福安茶葉各美其美。
聚焦甘棠鎮,平坦肥沃的土壤讓這里成為茶樹苗培育的一方良地,新品種在這里落地生根,年出圃茶苗8億多株,占全國市場份額超四成,產值2億多元。點苗成金,成就了全國民間最大的茶苗無性系繁殖基地。
坦洋工夫,功夫因時間而成。萎凋、揉捻、發酵、精制等十幾道制茶工序皆有訣竅、精彩迭出,2022年,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以省茶葉研究所選育的金牡丹、金觀音等高香型茶樹品種為原料,以傳統坦洋工夫制作技藝為“調味”,福安茶人十多年前率先在全國研制花果香紅茶,再次帶動又一波紅茶消費熱潮,捧回“花果香紅茶發源地”實至名歸的榮譽。
千年茶事今更盛。如今,茶葉技能大賽在福安精彩紛呈,連續舉辦十九屆“坦洋工夫”杯斗茶賽,在持續承辦三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賽茶葉加工賽項的福建選拔賽中,福安選派的選手均斬獲前列名次。
品牌之光 引領茶業前行
青山綠水,茶香撲鼻。深冬時節,走進位于松羅鄉金山村的福建潤木堂茶莊園,舉目四顧,茶葉一壟接著一壟,一直鋪向遠方,工整如畫。茶農穿梭于茶園之中,緊鑼密鼓地投入茶樹修剪工作,為明年春茶長勢做足準備。
南方有嘉木,福澤而安。作為福安傳統特色產業,近年來,福安堅持茶園綠色生態理念,狠抓標準茶園建設,打造綠色生態示范園,為探索多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高度重視茶園管護,不定期邀請專家開展茶葉技術培訓,指導生產單位建立健全生產檔案、規范農事記錄,從源頭把控茶葉質量關。”福安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二級主任科員羅光平介紹。
標準茶園為茶農和茶企帶來了什么?
“不僅茶葉質、量雙升,銷路不愁還價高。”福建潤木堂茶莊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恒盛一語中的,“像今年春茶和秋茶,其他種植戶每公斤毛茶賣60元至160元,我這里生產的毛茶每公斤價格不低于260元。”
成立于2019年的福建潤木堂茶莊園,是一家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高標準綠色食品茶莊園企業。“有機化管理下,莊園出產的茶葉品質高、香氣足,還耐泡。”這幾年,嘗到有機種植的甜頭后,劉恒盛逐步將茶園面積擴大至2016畝,年產茶葉450多噸,產值超3000萬元。
目前,福安共有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12.2萬畝,先后實施茶葉綠色高質高效行動、“五新”示范推廣等項目,引導茶企和農戶改良茶園生態,保護茶葉發展生態環境,確保從源頭上做健康茶、干凈茶、生態茶。
茶葉質量穩固提升,茶企馳騁新市場有了新可能。對此,興旺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玉芳感觸頗深。
“2016年,有位客戶想簽一年50噸茶葉的訂單,但因我們缺乏‘雨林聯盟認證’,遲疑了。”徐玉芳介紹,“雨林聯盟認證”運行模式和準入標準已被歐美發達國家所認可,并成為彼此合作的必備基準。
選基地、建有機茶園……兩年時間,興旺茶業獲得“雨林聯盟認證”,茶葉“身價”水漲船高,在茶產品單價提高20%至30%的情況下,還有數家大型國內外茶商主動上門尋求合作。
茶香也怕巷子深。茶企種優茶葉,政府搭臺拓銷路。
夜幕降臨,富春茶城、茶王街燈火輝煌、流光溢彩,商戶設桌品茗、顧客忙于選購,作為福建省交易額最大的茶葉市場,“買全國茶、賣全國茶”,春茶期間,這里日均交易量超20萬公斤;毗鄰富春茶城即集茶葉零售、交易、接待等功能于一體的中國紅茶數字交易中心建設如火如荼。
為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福安先后出臺《進一步促進“坦洋工夫”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試行)》《進一步促進“坦洋工夫”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七條措施》等政策,每年安排2000萬元至3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坦洋工夫品牌及全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并先后建成坦洋工夫坂中園區、坦洋茶葉加工小微園。
產業優,根基穩。2021年—2024年,福安茶產業總產值從100億元穩步上揚至131億元,并屢屢在茶界盛事上“出圈”。第二十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暨2024中國紅茶大會,福安捧回“2024年度茶業重點(原百強)縣域”“2024年度‘三茶’統籌發展縣域”榮譽,“坦洋工夫”以50.7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2024中國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紅茶類)榜首第一位。
今后,福安將錨定茶產業強市這個目標,持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科教、品種和制作技藝等優勢,不斷完善產業鏈建設,培育更多有貢獻、有擔當的龍頭企業,讓福安“坦洋工夫”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陳雅芳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福安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供圖)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