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唱響熱帶水果四季豐收歌
寒冬時節,西雙版納卻溫暖如春,瓜果飄香。黃的果、橙的瓤、甜的汁、香的味……連日來,柑橘、熱情果、蘋果棗、黃晶果、燈籠果等熱帶水果輪番成熟上市,盡饗食客,唱響了西雙版納“腳踩菠蘿、頭頂香蕉”的熱帶水果四季豐收之歌。
西雙版納常年氣溫、平均濕度、年平均降雨量適宜,是熱帶水果生長的寶地,熱帶水果品種多樣,品質好、產量高。2024年,我州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熱帶水果產業,推動熱帶水果成為促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1月至11月,全州水果種植面積84.48萬畝,同比增長3.07%;產量147.5萬噸,同比增長4.92%;產值達71.84億元。其中,種植規模達5萬畝以上的有水果有香蕉、西瓜、火龍果、柚子、芒果,種植規模小但發展態勢良好的品種有燕窩果、黃晶果、蘋果棗、熱情果、釋迦果、藍莓、菠蘿蜜、菠蘿等。
2024年,我州采取積極措施,不斷推動熱帶水果品質提升。優化產業結構,積極謀劃打造早熟水果等主打產品,錯峰上市,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的品牌。勐海縣初步形成以柑橘、小漿果類水果為主,以火龍果、菠蘿蜜等具有區域特色的水果為輔助支撐的產業結構,其中“勐海熱情果”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不斷完善熱帶水果地方標準,制定完成菠蘿、火龍果、東試早柚等地方標準,積極推進制定百香果、菠蘿蜜等6項地方標準。堅持打造標準化生產基地,持續推動2個種質資源庫(圃)、優質種苗基地建設,7個標準化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完成6.5萬畝低效果園改造、3000畝綠色防治示范區和300畝現代生態循環果園示范基地建設。強化質量管控,組織開展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從源頭上把控食品安全風險。
不斷強化科技支撐。開展火龍果栽培技術——有機肥的選擇與合理施用培訓、林下種植培訓暨專利成果展示培訓及現場觀摩會等科技培訓。開展脆密金柑、媽咪果等新奇特水果種植技術指導,為企業種植發展“把脈問癥”。加大科研創新轉化力度,設立熱帶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扶持資金項目,加強院地合作,聚焦熱帶水果產業開展科研工作。分別在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建設和維護種質資源保存基地210余畝,收集保存熱帶水果種質資源528份,篩選或選育優良品種13個,形成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5套,開展技術培訓10余期,技術輻射覆蓋面積7000余畝。同時,加強熱帶水果產業延鏈建設,相繼出臺《西雙版納州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文件。加快冷鏈物流發展,目前,全州果蔬冷庫庫容22.81萬立方米,低溫處理率達20%以上,為水果全產業鏈發展奠定基礎。
不斷強化品牌打造。通過線上、線下宣傳和舉辦地理標志產品展銷、文化活動等方式,不斷提高“象”往的地方、雨林傣鄉、“象”往版納、勐海味、雨林農耕等區域公共品牌知名度。積極開展鄉村旅游與熱帶水果宣推活動、第十二屆瀾·湄藝術節“熱帶水果歡樂季”活動宣推工作,通過中國旅游日西雙版納分會場活動和南博會西雙版納文旅展區等平臺,加強宣傳,拓寬市場。做好文創產品打造,在西雙版納伴手禮中心特色產品區域進行展示。組織舉辦和參加線上營銷推廣活動7次、線下展銷會8次。目前,全州從事水果經營的電商企業有89家,水果企業在云品惠上線12家。
不斷促進三產融合。依托旅游景區資源優勢,拓展水果產業休閑觀光業態,熱帶花卉園景區依托熱帶水果種植資源,舉辦“東南亞熱帶水果節”。依托鄉村旅游特色優勢,拓展水果產業休閑觀光業態,勐海縣打洛鎮龍利村民小組依托區位優勢和火龍果產業優勢,打造龍利田園觀光綜合體。同時,推動“農文旅+水果”產業升級,勐臘縣勐伴鎮深化拓展“旅游+”模式,謀劃推出“農業(人參果、火龍果、小糯玉米)+旅游產品、活動(盤王節、漁樂節、村BA)”等農文旅產業,形成了“旅游景區+特色村民小組+精品民宿+優質伴手禮”發展模式。
據州綠色食品與鄉村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州不斷探索熱帶水果產業發展模式取得明顯成效。經過2年嘗試,成功種植脆密金柑新品種,逐步形成一套適宜當地氣候的種植方法,畝產可達1.5噸左右,畝產值可達5萬元以上。2024年,榴蓮在我州成功掛果,引起各界關注,目前正在籌備開展品種選育、栽培管理技術措施和種苗繁育技術研究等工作。同時,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與西雙版納望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熱帶優稀果樹引進及開發工作,澳大利亞牛油果協會正在推進西雙版納建設牛油果實踐示范種植區。
試種新奇特水果品種,效益逐步顯現。高端新奇特水果黃晶果目前種植面積已推廣至2000余畝,進入盛產期后,畝產將超過2000公斤,單價可達40元/公斤。熱情果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畝產700公斤左右,單價可達35元/公斤。釋迦果、燕窩果、藍莓等果品種植效益增加,市場反響好,深受消費者青睞。
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文旅融合等多種模式,果園綜合效益提高。柚子林下食用菌種植、澳洲堅果林下菠蘿套種等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良性循環。“熱帶水果+邊境旅游”發展模式,使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同時,還能兼顧生產發展。果園山地運輸、無人機飛防等機械化、智能化設備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水果分選線等技術走進果園,科技賦能熱帶水果產業增效明顯。(記者 馬蕓)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