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織錦繡 濃墨繪新篇 ——羅田縣大力推進“三農”發展側記
千里大別山,最美在羅田。一山分吳楚,兩水入江淮。
地處湖北東北部、大別山南麓,羅田縣是大別山主峰所在地,也是大別山核心景區所在地。
這里物華天寶、棲珍藏奇,青山與碧水饋贈著豐厚的禮物。板栗、甜柿等一眾山貨香飄四海;茯苓、天麻等道地藥材蜚聲中外。
這里生態宜居、風光秀麗,縣域森林覆蓋率達72%,核心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6%,是華中地區重要生物基因庫、生態功能保護區,被稱為“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園”。
這里鄉村和美、產業興旺,現代農業蓬勃發展。中藥材、黑山羊、板栗、蔬菜、生豬等重點農業產業鏈“你追我趕”,從銷售產品到發展產業,從追求產量到提升質效,從單純一產到三產融合,構建起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擦亮生態底色,厚植發展優勢。近年來,羅田縣錨定“全國鄉村振興樣板區”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五個一”工程(“一棵樹”“一株草”“一只羊”“一粒種”“一根線”),積極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抓好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有力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奮力書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答卷。
看農業——
建強供應鏈 富民產業興
隆冬時節,羅田縣三里畈鎮邱家河村大別山黑山羊產業園的標準化圈舍,“咩咩”的叫聲此起彼伏,循聲而望,羊兒膘肥體壯,毛色順亮。
大別山黑山羊產業園海拔1500米,這里的黑山羊食百草、喝山泉水,肉味清香而少膻。去年10月,產業園正式掛牌盒馬羊產業園,占地92畝,共有29棟羊舍,可集中育肥黑山羊10萬只。
“園區通過智能化系統已實現環境監控、疫病防控、智能化養殖、遠程可視化等管理。”湖北錦秀智慧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劉曉林介紹,智能系統還覆蓋到了農戶們的山區養殖中。“每只羊身上都有個芯片碼,生長溯源、喂養飼料、育肥時間、屠宰分裝、冷鏈存儲等各個環節都有數據記錄。”
“一只80斤重的毛羊,以前只能賣2400元,現在能賣出50多款產品,收益超過5000元。”劉曉林介紹,成為盒馬鮮生的供應商后,園區實施產品精細化分層與定制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黑山羊從工廠屠宰切割出廠后,24小時內即可到達全國門店及消費者端,全程冷鏈溫度控制在0℃—4℃來保鮮保質。”
聚鏈成群,黑山羊產業跑出新賽道。在錦秀智慧農業公司的帶動下,黑山羊產業園輻射帶動7個中小規模養殖場、72個養殖大戶和500個示范戶發展庭院養殖,帶動黑山羊養殖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如今,羅田已成為大別山牛羊產業集聚地,黑山羊年出欄達20萬只,綜合產值超15億元。
農業產業高歌起,特色經濟綻沃野。羅田,是全國唯一擁有羅田板栗、九資河茯苓、羅田甜柿、金銀花、蒼術等九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縣。
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羅田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涂旭奇介紹,充分發揮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產的資源優勢,羅田正以供應鏈思維重構產業鏈,強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因地制宜集中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建設大別山農特產品集散地。
氣溫漸寒,大別山道地藥材產業園干貨交易市場內,客商熙熙攘攘,一派熱火朝天景象;藥材館內,整齊擺列的藥材映入眼簾。
羅田地處北緯30度,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環境孕育出優質的中藥材資源。全縣擁有中藥材品種資源600多種,常年進入市場交易品種163種,擁有道地藥材24種,大宗藥材54種,藥食同源品種10余種。羅田天麻、九資河茯苓入選湖北“十大楚藥”。
擦亮羅田中藥材品牌。2024年9月大別山道地藥材產業園正式開園。項目投資5.5億元,
已有一批國內知名藥企簽約入駐,帶動5萬農戶種植藥材,形成了“制種、種植、收購、加工、儲存、銷售”的一條龍中藥材產業鏈。目前,羅田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5.08萬畝,中藥材種植產值突破27億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優質良種是農業豐收的根基。在羅田河鋪鎮,當地依托武漢大學朱仁山教授科研團隊,引進湖北衍升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300萬元,建設紅蓮型雜交水稻種業小鎮。目前,河鋪鎮14個村整合土地12000余畝,以衍升種業龍頭企業為核心,通過規模化種植、高科技示范、種業科普化、農田景觀化等措施,構建育種、制種、銷售、科普、文旅等種業全產業鏈。
據統計,河鋪鎮已有16家農業合作社和20余戶種植大戶加入水稻制種產業,土地流轉費用每年超過400萬元,帶動200余名勞動力務工,人均年務工收入28000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立足打造制種大縣的目標,羅田進一步加大種業發展力度,做好種業發展規劃,整合好各項資源,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制度創新,制定優惠政策,全面擴大基地規模。
建強供應鏈,搭上電商快車,讓山貨駕云出山。羅田投入資金3.5億元,建設農業智慧園,內設地標優品銷售展示中心、農業產業大數據中心、農產品博覽體驗中心、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電商直播中心、創新創業中心等十大功能性區域。
率先打造全國首個全產業鏈農業數字化平臺“岡好購”,精準對接“i黃岡”平臺,實現銷售精準化、物流及時化、運營品牌化、生產標準化,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2024年,全縣各類電商企業417家,個人創業網店3185家,微店6508家,年度網上交易額33.26億元,其中農產品交易額16.21億元。限上電商企業銷售額3.5億元。
涂旭奇介紹,羅田正以板栗、中藥材和黑山羊三大產業鏈為核心,同時配套發展生豬、蔬菜(食用菌)等7個產業鏈,逐步構建起“3+7”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看林業——
生態釋紅利 林下巧生金
小寒時節,羅田縣鳳山鎮白楊沖村連片的板栗樹下,淡淡的藥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藥農們在地頭忙碌著,各類中藥材苗長勢喜人,孕育著勃勃生機。
板栗林下添花樣,藥材套種生產旺。近年來,依托豐富的板栗資源,羅田縣林業局不斷探索創新林下中藥材發展模式,讓板栗林下遍地“生金”,探索出了一條綠色崛起、生態富民的新路子。
“發展林下經濟后,可以一種多收,上收板栗,下收藥材,收成、收入雙增加,大家管理板栗園更有干勁兒!”慧群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偉介紹,在林下經濟的帶動作用下,合作社的600畝基地預計每畝增收4000元以上,來年有望實現中藥材產值20萬元,“基地帶動村里務工群眾130多人,2024年發放工資超過80萬元。”
板栗樹,是羅田農民心中的“搖錢樹”。從賣毛栗到深加工,小板栗已做成大產業。全縣現有板栗加工企業38家,其中規上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過億元企業1家,年加工能力5萬噸。已開發罐頭、速凍、保鮮、休閑食品、預制菜五大系列30多種產品,銷售市場覆蓋全國30個省市,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全國最大的板栗加工集群,系列綜合產值達22.5億元。
湖北益佳食品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忙碌,剝殼、清洗、漂燙、包裝,一道道工序緊密相連,一箱箱板栗產品快速送出生產車間,隨即裝上冷凍車,準備出口。
益佳食品是一家專業板栗食品生產廠家,擁有年深加工板栗7000噸和快餐調理2000噸的生產線3條。年收購羅田板栗1萬噸以上,產品遠銷廣東、江蘇、遼寧等20多個省市,并出口到日本、韓國、比利時、德國等國家。
去年,公司投資8000萬元,新建冷庫、改造升級加工設備,產能由原來每天50噸增加到150噸。“羅田板栗大豐收,公司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和庫房儲備力度,以保護價敞開收購羅田鮮板栗,保障農戶收入。”益佳食品董事長熊中剛表示,得益于一系列好政策,栗園得到改造,羅田板栗品質也提升了,板栗加工業實現穩定增長。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羅田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袁泳介紹,近年來,羅田縣林業局圍繞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依托羅田板栗、甜柿、森林生態等特色資源優勢,秉承“生態資源資產化、生態資產資本化、生態資本產業化”發展思路,整合財政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聚力發展板栗、森林康養、林下經濟三大特色支柱產業,奮力推動林業產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提升了特色產業富民強縣能力。
羅田縣三里畈鎮鏨字石村作為“中國甜柿第一村”,積極打造柿里牧歌農旅融合示范區。盡管時令已跨入嚴寒冬季,早已過了甜柿最美的“嘗秋季”,但柿里牧歌農旅區廣場和村民房前屋后依然保留著黃澄澄的甜柿,成為一道道冬季美景,游客紛至沓來,各種業態紅紅火火,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們積極探索柿里牧歌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新業態,圍繞黑山羊、甜柿兩個地理標志產品,將柿里牧歌打造成集培訓研學、科普教育、親子娛樂、休閑打卡、農耕體驗、羊餐美食及融合自然美景與田園牧歌風情的旅游勝地。”羅田縣林業局林特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鄭峰輝介紹。
高效生態產業的“多點開花”,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2024年,柿里牧歌新栽甜柿樹1500株,搶救性保護百年以上古甜柿樹7株。摘甜柿、烤羊串、住民宿、攝影寫生等成為新的主題,全年共接待游客23萬人次。
看水利——
治理小流域 鄉村凈美綠
美輪美奐的燈光,婉轉悠揚的音樂……天色漸暗,華燈初上,天堂寨腳下,九資河鎮僧塔寺河夜游的旅客絡繹不絕,溫暖的煙火氣與優美的風景交相輝映。
“白天打卡薄刀峰美景,夜晚深度體驗古鎮魅力,這一趟,不虛此行!”歸期臨近,武漢游客王瑛意猶未盡。
作為黃岡市首個夜游小鎮,九資河鎮以“鳩茲古國”文化為引擎撬動旅游需求,融入商業、休閑、娛樂、體驗等元素,把“過路客”變“過夜客”,“頭回客”變“回頭客”,已成為鄂東地區夜游聚集消費網紅打卡點。
九資河鎮夜游的出圈,離不開一灣清水。僧塔寺河全長10公里,是天堂湖小流域重要支流,貫穿九資河鎮老城區,具有2000多年歷史。
長期以來,河道由于缺少穩定的補水,遇到特枯年份,河道斷面存在斷流現象。恢復河道生態、保障河道水質迫在眉睫。
2022年12月,天堂湖被列入羅田縣第一批小流域綜合治理縣級試點。
基于河道水量少、水質差的現狀,羅田縣水利和湖泊局依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要求,采取近期“治標”與遠期“治本”相結合的措施,改善河道水動力循環條件,恢復河道生態,扮靚河湖生態底色。
“投資850萬元,通過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新建浮船提水泵站及管道,依靠天堂河水庫新建引水線路應急補水‘輸血’。同時,開展水質生態提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等工程,恢復鎮區河道地下水位與生態基流,確保河道基流恢復穩定。”羅田縣水利和湖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天堂湖小流域治理覆蓋流域內11個行政村,水安全保障項目總投資2211.92萬元,流域內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初步構建水系連通網絡,打造流域水生態廊道。
縣水利和湖泊局還通過實施移民后扶工程,對圣人堂、天堂湖、張家咀、麒麟畈、九資河、官基坪等6個移民人口較集中的村開展灣落整治,打造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的移民美麗家園,激活鄉村振興內在活力。
好生態帶來好“錢”景。九資河鎮圣人堂村將天堂湖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旅游產業發展進行有機結合,依托紅葉節、天堂寨風景區、大別山峽谷漂流等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小流域綜合治理帶來了村里環境的大提升,也推動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圣人堂村黨總支書記王景坤介紹,村里以村集體資產資源入股占比65%,村企共建成立羅田縣鳩茲旅游服務有限公司,將全村153家賓館、農家樂納入公司,實行統一管理模式,改變過去分散經營、單打獨斗、相互殺價的行為。
“通過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實現共同參與、共謀發展、共擔風險、共享收益,讓公司、村集體、群眾形成產業發展共同體。”王景坤說,目前全村500余戶人家,旅游從業人員500余人,全年接待游客40萬人次,年創產值8500萬元。
小流域治理與產業大發展共同推進,如今的羅田,一項項水利工程有序推進、一條條渠道縱橫交錯、一座座水庫煥發新姿,一灣灣碧水“流金淌銀”……
“圍繞小流域治理生態美、產業興、農民富的總體目標,我們堅持科學謀劃、系統治理、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突出以水系為脈絡,堅決守牢水安全、水生態安全底線,保障糧食安全,打造天堂湖、仙人河兩處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區,做好做活全縣小流域綜合治理水文章。”羅田縣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書記、局長董德傳信心滿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