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三品”做強茶葉“土特產”文章
近年來,黎平縣聚焦茶葉品種、品質、品牌,堅持做好基地、加工、市場三篇文章,全力推進茶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27.05萬畝,投產茶園23.7萬畝,茶產業綜合產值達16.26億元,帶動農戶1.6萬戶,人均增收4500余元,茶產業已成為黎平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一、在品種培優上下功夫,推動基地建設標準化
一是強化優良品種推廣。立足縣域內不同海拔、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種”原則,大力推廣“黎平雀舌”“黎平香茶”等本地優良茶樹品種,同時引進“龍井43”“福鼎大白茶”“中茶108”“黔茶一號”等國內優質茶樹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種植,不斷優化茶樹品種結構。截至目前,全縣良種茶園面積占比達98%以上,茶葉品質和產量得到顯著提升。
二是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茶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積極推廣“茶林相間、茶果套種、茶草共生”等生態種植模式,在茶園中套種櫻花、桂花、銀杏等景觀樹種和楊梅、梨子、桃子等經濟果樹,同時利用茶園周邊自然植被,營造良好的茶園生態系統,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茶葉品質。目前,全縣已建成生態茶園6萬畝,其中歐盟及有機茶園認證面積達0.2萬畝。
三是加大茶園管護力度。建立健全茶園管護長效機制,制定出臺茶園管護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加強對茶農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茶農茶園管護水平。同時,積極推廣茶園機械化修剪、采摘、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適用技術,降低茶園管護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目前,全縣茶園機械化修剪和采摘率分別達90%和10%,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60%以上。
二、在品質提升上做文章,推動加工生產規范化
一是培育壯大加工主體。堅持“扶優、扶強、扶大”原則,加大對茶葉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技術服務等措施,培育壯大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帶動能力好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同時積極引進外地知名茶葉加工企業落戶黎平,帶動全縣茶葉加工水平提升。目前,全縣共有茶葉加工企業34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2家、州級龍頭企業22家。
二是加強加工技術改造。鼓勵和引導茶葉加工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入,引進先進的茶葉加工生產線和設備,改進加工工藝,提高茶葉加工自動化、標準化、清潔化水平。近年來,全縣茶葉加工企業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達0.5億元,新建標準化茶葉加工廠2個,新增自動化茶葉加工生產線5條,茶葉加工質量和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三是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健全茶葉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對茶葉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嚴格執行茶葉質量安全標準和市場準入制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藥殘留超標等違法行為,確保茶葉質量安全。同時,積極推進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實現茶葉“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質量可追溯,讓消費者喝上放心茶。近三年來,該縣茶葉抽檢合格率達100%。
三、在品牌打造上求突破,推動市場營銷多元化
一是加強品牌培育塑造。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原則,整合全縣茶葉品牌資源,重點打造“黎平茶”區域公用品牌,同時鼓勵企業培育自主特色品牌,形成“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協同發展的品牌格局。制定出臺“黎平茶”品牌管理辦法和宣傳推廣方案,加強品牌宣傳和保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近年來,“黎平茶”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等榮譽稱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二是拓展市場銷售渠道。積極搭建茶葉銷售平臺,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茶博會、農交會、展銷會等展會活動,展示展銷黎平茶葉產品,拓展市場銷售渠道。同時,加強與電商平臺合作,推動茶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寬茶葉銷售市場。目前,全縣已發展茶葉電商企業5家,開設網店3余家,茶葉線上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以上。
三是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黎平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將茶產業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推動茶旅融合發展。依托茶園基地,打造了一批集茶葉采摘、制作體驗、休閑觀光、茶文化展示等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示范點,如“黎平桂花臺茶葉觀光園”“中潮鎮龍形沖茶旅體驗園”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帶動了茶葉銷售和茶農增收。近年來,全縣茶旅融合接待游客人數達1.2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億元以上。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