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致富葉,香飄千萬里
泰順三杯香、平陽黃湯、永嘉烏牛早、樂清雁蕩毛峰、蒼南翠龍、文成貢茶、瑞安清明早、甌海黃葉早……溫州以豐富的茶文化著稱,擁有不少獨具特色的名茶。
溫州茶產業發展起步早,文化源遠流長,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市人大市政協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下,市農業農村局堅持產業強茶、科技興茶、文化潤茶,持續做大做強溫州茶產業。
目前,我市茶葉種植面積達28.8萬畝,年產量7420噸,其中名優茶占一半以上,實現年產值15億元。現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8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已建成茶葉精品園35個、省級生態茶園22個,45個茶園通過綠色和有機認證,5個茶園入選“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
聞名遐邇的溫州早茶
早茶是溫州的特色產業,是一把開啟春天的金鑰匙。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中國人自古便對春天充滿了期待,春季到來,萬物復蘇。對于春茶而言,人們不僅圖好,也看重一個“早”字。溫州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山地面積大、土壤適宜茶樹生長。在江南,第一抹茶色非溫州早茶莫屬。“龍井好,溫州早”“世界綠茶看浙江,浙江早茶數溫州”等贊譽也都從側面闡釋了溫州早茶之“早”。
溫州擁有悠久的茶葉生產歷史。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引用《永嘉圖經》,記載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可見溫州茶葉在隋唐時期已聞名遐邇。
到了明朝,溫州又誕生了文成劉基貢茶的故事;而古稱雁茗的樂清雁蕩毛峰,得明代詩人章元應賦詩“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谷雨前”的贊譽,列為當時的貢茶;溫州黃湯則在清乾隆年間被評為全國主要名茶,受到宮廷青睞;泰順四賢茶更是留下了江南四大才子品茗對詩的佳話。
默默發力的溫州早茶
近年來,溫州為了發展茶產業,采取了許多大動作,下了一番苦功夫。
市委市政府將茶產業納入全市農業“六個一”產業體系,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制定了《溫州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同時,市財政自2022年起每年安排“六個一”全產業鏈培育補助資金,重點圍繞溫州早茶等“六個一”特色產業發展,做好龍頭培育、品牌推動和延鏈補鏈強鏈。
我市成功打造了“溫州早茶”這一浙江首個獲批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地市級茶葉公共品牌。通過連續20年舉辦“溫州早茶”品牌展等推廣活動,有效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積極培育并推廣泰順三杯香、平陽黃湯、永嘉烏牛早等縣級區域品牌,初步形成了“一縣一品”的茶產業發展布局,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溫州茶葉的整體品牌形象。
在茶葉生產和品質領域,我市一方面通過定期舉辦溫州名優茶評選活動和制茶大師比賽,不斷推動茶葉品質的提升和創新;另一方面,則是充分利用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帶來的科研力量開展產學研合作運營,組建高端專家技術團隊,將開展茶葉綠色生產、紅茶加工技藝提升、黃茶功能性研究等技術攻關,并加強科技成果培育和轉化,鼓勵科技人才在溫州市內開展茶產業創新創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