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變“金疙瘩” 湖北地理標志品牌建設煥發新活力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叫得響的湖北品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用好地理標志,發展富民產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土特產”能不能變成“金疙瘩”,靠的是能不能用好地理標志這個點石成金的“金手指”;“綠水青山”能否有效轉化為“金山銀山”,“地理標志”是一座重要的橋梁。
12月31日,湖北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紹斌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政在說·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在線訪談,就相關話題和網友交流。
湖北地理標志數量居全國第二
梁紹斌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65件地理標志獲得保護,數量居全國第二;539件地理標志商標獲準注冊,覆蓋全省17個市州;“房縣黑木耳”等14件地理標志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赤壁青磚茶”“潛江龍蝦”“秭歸臍橙”“京山橋米”“孝感米酒”“蘄艾”等6件地理標志入選“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推廣清單。
全省已建成英山云霧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赤壁青磚茶”“秭歸臍橙”“京山橋米”“潛江龍蝦”“蘄艾”等5個保護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恩施玉露”“襄陽高香茶”被列入國家首批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名單。
“麻城福白菊、秭歸臍橙、嘉魚珍湖蓮藕、孝昌血桃、孝感米酒、京山橋米、五峰綠茶、蘄艾”等先后入選國家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公安牛肉”等10件地理標志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入選數量全國第三。
立足資源稟賦 守護地理標志生命線
梁紹斌介紹,省知識產權局立足湖北資源稟賦,著力守護地理標志的生命線。
合力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京山市積極探索建設橋米小鎮,通過訂單種植帶動農戶10.8萬戶,每年農民可從橋米產業中增收2.5億元。秭歸縣發揮“秭歸臍橙”地理標志“接二連三”作用,帶動加工、包裝、電商、運輸等行業發展,串起一條完整的富民產業鏈,惠及數萬戶果農。蘄春縣成立湖北省蘄艾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商標品牌指導站,對不規范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且不按要求整改的企業適時啟動“退出機制”,全面提升保護水平。
深入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工程。襄陽市實施“襄陽高香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授權生產企業50家,茶園面積發展到47.88萬畝,茶葉產值突破50億元,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品牌價值達9.72億元。恩施州實施“恩施玉露”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連續4年開展商標品牌保護“鐵拳”行動,有效維護了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全州茶園面積182.21萬畝,綜合產值248億元。
深入開展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試點。持續深化地理標志領域“放管服”改革,通過不斷優化使用核準審核流程,提升服務質量,激發經營主體申請使用專用標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核準數居試點省份前列。
強化地理標志行政保護。湖北持續開展地理標志專項執法行動,發布年度商標和地理標志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與北京、浙江等地共建十二省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聯盟,發布《十二省市重點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名錄》,突出跨區域協同保護。并會同公檢法部門簽署《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合作框架協議》等,加強地理標志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銜接。
培育壯大湖北品牌 激發地理標志品牌效能
梁紹斌介紹,省知識產權局始終堅持把培育壯大湖北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作為工作的重點,持續用功,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形成了以嘉魚甘藍、恩施玉露、京山橋米、秭歸臍橙為代表的叫得響的湖北品牌。
營造創新發展的廣闊舞臺。湖北建設了全國首個省級商標品牌與地理標志研究院,為地理標志品牌打造提供智力支持。建設全國首家省級的“湖北地理標志運營中心”,集中展示推廣湖北地理標志,構筑地理標志社會化運營及服務體系。建設300余家商標品牌指導站,推動優質服務資源下沉。倡議并牽頭發起成立長江流域地理標志產業發展聯盟,推進區域協同融通,為湖北地理標志提供交流互鑒和創新發展的廣闊舞臺。
實施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湖北實施“荊楚品牌培育工程”,立項75個項目,促進“利川莼菜”等地理標志品牌運用和提升。“鶴峰箬葉”地理標志商標成功注冊后,帶動全縣箬葉總產值由2019年的2.7億元增長到超5億元,產值實現翻番;“鶴峰茶”品牌價值達21億元,出口創匯近4000萬元。
引導湖北地理標志“走出去”。遴選6件湖北地理標志進入“一帶一路”地理標志品牌推廣清單。其中,“潛江龍蝦”持續出口荷蘭、比利時和丹麥,熱辣海外市場。“孝感米酒”年銷售額超28.6億元,占全國米酒市場份額的85%,出口額超1000萬美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