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深化林長制改革賦能山林經濟發展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重要抓手,強化部門協同創新,杭州市委農辦、市林水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科學利用山林資源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以“長”為核心引領推動、以“制”為關鍵蓄力創新,科學利用山林資源,打造林業經濟發展新引擎。
堅持林長引領,多維賦能山林經濟。市雙總林長通過召開總林長會議、簽發總林長令等統籌謀劃山林經濟發展,市縣兩級林長掛聯產業相關問題14個,推動破解要素保障、優化發展路徑,打造“一地一品”特色產業,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林業總產值744億元、同比增長2.1%。杭州充分發揮各級林長制協作單位作用及鄉鎮(街道)和國有林場主體作用,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和實施方案,合力推動建設產業規模優、產值效益優、生產管理優、經營模式優、聯農帶農優等“五優”高效生態山林經濟基地,2024年啟動建設基地超10個。
杭州設立市級林業專項補助資金,每年補助林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保護資金950萬元,統籌“林下經濟+”新業態扶持培育資金2850萬元,并按照項目投入的35%、最高1000萬元對20個基地建設進行獎補,推動山林經濟全產業鏈發展。
深化集成改革,全面釋放發展活力。杭州堅持向集約要效益,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淳安縣已完成23個鄉鎮214個村共計33.41萬畝林地收儲、流轉工作,吸引3.2億元社會資本“上山入林”。實行林地跨區域占補平衡補償機制,2024年完成市域東西部林地指標交易1200畝、交易金額2.16億元。
全面推廣林地流轉經營權、收益權抵(質)押貸款和擔保反擔保業務,打通林權融資渠道。余杭區通過辦好“一張權證”,獲得基于“林權流轉”的綠色金融貸授信9.2億元。淳安縣在全省率先探索集體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累計辦理2.539億元。
圍繞特色產品打造產業集群,推進林業產業強鏈延鏈。淳安縣以“中藥材+”為核心,構建淳北片區“中藥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體系,實現全縣中藥材年加工量突破8100噸、年產值5億元,惠及2.3萬余農戶。
強化創新驅動,全力提升產業能級。依托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良種培育、高效栽培、智慧林機等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獲國家授權植物新品種164個,轉化先進科技成果100余項。通過科技服務帶共富,建立“一畝山萬元錢”林業科技富民示范基地50個、推廣面積78.4萬畝,培育鄉土專家207名,并創新開展鄉土專家“以一帶十”科技幫扶活動,注入發展新力量。
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股份制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產銷聯結機制,推動上下游產業融合創新,促進“民村企”三方共富。全市現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2753家、經營面積137萬多畝,林農年均增收5000多元。
因地制宜打造“一地一品”,扶持培育“浙山珍”“天目山寶”等林業特色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推動供應鏈優化升級、經營業態多元化拓展。出臺《“臨安山核桃”亮牌戰略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獲得“臨安山核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并連續6年在北京、杭州發布“中國臨安山核桃指數”,品牌現有價值達45.49億元。(戴羚 陸尤尤 趙希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