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做深共富“大文章”
熱鬧的農創客市集現場。王翔攝
萬事民生為先。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是每位普通百姓的“小確幸”,也是共富路上久久為功的大民生。過去一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推進共同富裕的有關文件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吹盡狂沙始到金”的韌性,書寫亮眼的共富答卷。
小工坊帶來大收益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如何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成為共富路上的一道必答題。我市在廣泛調研、實踐的基礎上,積極鋪開“共富工坊”建設。“小工坊”的遍地開花,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白水洋鎮小玩子“共富工坊”的直播間里,白水洋楊梅、涌泉柑橘、大田黃桃等土特產在主播的傾情推介下,吸引著全國各地消費者紛紛下單。自成立以來,工坊采用“基地+農創客+農戶+電商”的生產服務模式,助推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品牌化,進一步擦亮我市農產品的“金名片”。
工坊的建立,不僅讓農產品乘著電商的東風“飛”入千家萬戶,還為村民們帶來了創業創富的良機。以工坊為載體成立的專業修剪、飛防服務隊,通過提供科學管理等精準化服務,幫助農戶增產增收;智能分選包裝流水線的建立,向周邊村民提供諸多的就業崗位。
小玩子“共富工坊”理事洪文龍表示,工坊還將持續探索農民增收、集體增富、企業增效的“共贏”局面:“下階段,我們將考慮幫助培養一批本土的‘三農’主播,通過培訓,讓他們可以在閑暇之余對自家的農產品進行更靈活的銷售。”
“共富工坊”建設是我市深化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的創新探索。過去一年,我市以黨建引領,不斷推動共富工坊迭代升級,形成了農旅融合、電商直播、產業賦能等6大類復合型“共富工坊”,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工坊”238家,共輻射帶動4.3萬余農戶,吸引141家企業參與,累計發放訂單加工費3.6億元,助力村集體年增收超1800萬元。
共富路上,一個也不能落下。我市始終堅持全面覆蓋、普及普惠、人人享有,真正將共富工坊打造成群眾的暖心之坊。
小團隊托起大關懷
除了建立“共富工坊”,我市還挖掘了一批熟悉村風民情、關注市場行情、擁有人脈資源的“農百曉”對農戶進行幫扶。助農隊伍的全面建立,打破了農民和市場之間的壁壘。
去年年底,一場關于甘蔗的“甜蜜接力”讓臨海再次“出圈”。受不利天氣影響,大田街道種植戶陳明華的甘蔗林里,約13萬株甘蔗倒伏或傾斜,盡管口感依舊脆爽,但不佳的賣相讓5元一根的甘蔗還面臨滯銷。
為助農紓困,我市的“幫農客”團隊通過直播助農、擺攤售賣、發動團購,讓滯銷的甘蔗有了出路。
在我市,“幫農客”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與農民如影隨形。鄉賢王必光打通銷售渠道,匯溪鎮的高山鴨蛋走進了商超貨架;村干部高英川成立全市首家垂面“共富工坊”,讓垂面身價翻倍;“幫農客”一體化交易平臺上線、供銷社系統“供富大篷車”物流專線開通,助推全市農產品銷售超千萬元……
“幫農客”一頭連著農民,手握鄉村一手資料,一頭連著市場,動態提供供需信息。至此,小鄉村與大城市、小農民與大市場之間的壁壘得以打破。目前,759位“幫農客”正奔走于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方方面面的暖心服務。
小鄉村迸發大能量
我市不僅是農業大市,也是文旅強市,對各個村莊生態稟賦的巧妙利用,繪就了鄉村振興的亮麗底色。
江南·溪望谷著眼內涵挖掘、產業共興,因地制宜打造有深度的主題文化、有特色的產業、有亮點的游覽線路,讓沿溪的6個行政村實現華麗蛻變。
去年以來,江南·溪望谷緊緊圍繞“自然、萌寵、露營”三大主題,以自然微度假目的地為載體,緊密鏈接溪望樂園、野溪灣營地等周邊業態,融入特色嘉年華、巡游周年活動,輻射出一片多功能、多服務的戶外休閑樂園。不論是露營基地、研學農場、鄉村創業空間、高端民宿等精品業態的發展,還是稻田巡游、草坪音樂會、篝火晚會等多彩主題活動的開展,都讓江南·溪望谷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
游客劉玉說:“溪望谷挺好的,叫上三五好友來這里露營、漫步,讓我忘了工作上的煩惱,身心得到了放松。”
截至目前,江南·溪望谷共吸引游客60余萬人次,產生直接經濟效益900余萬元,新增就業崗位500余個,沿溪各村集體經濟收入翻番,戶均增收近萬元。江南·溪望谷正立足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和古村落優勢,變“詩和遠方”為“富民經濟”。
新樹坑村、孔丘村、大泛村……像江南·溪望谷這樣借“綠”起飛的鄉村不計其數。我市將持續“掘金”鄉村資源,在點上造精品,在線上成風景,在面上出形象,打造具有臨海特色的美麗鄉村,借助全域旅游矩陣,將共富之路越走越寬。
保障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下階段,我市將持續激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等不得”的使命擔當和“急不得”的歷史耐心,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