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逐“質” 一“麻”當先
青山如黛,山林如海。
烏蒙腹地,九龍山下這片土地,正悄然引領著一場向“新”而行的綠色變革。
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大方天麻以天麻素高而聞名,享有“中國天麻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靠著不斷攻克技術難題,進行科技創新,延鏈、補鏈、強鏈,畢節天麻正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呈現出越來越濃的“科技范”。
一塊天麻的蛻變
這里,自然從不吝嗇賜予——滿目蒼翠、云蒸霧靄,陽光、雨露、云霧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條件。
12月18日,走進位于大方縣慕俄格古城街道辦事處紅星村的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務工群眾正在采收天麻,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而上,隨著海拔的增加,空氣愈發清新怡人,養在“深閨”的大方林下天麻種植基地也漸漸揭開神秘面紗。
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擁有種植基地7000余畝,分布在大方縣不同的鄉鎮——山清水秀、植被茂盛是這些基地共同的特點。
“仿野生種植相較于塘栽、袋栽和大棚天麻而言,保持了原生自然狀態,林下地表多為較厚的腐殖層,有利于天麻和蜜環菌的生長,天麻的品質就有保證?!辟F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種植部負責人楊俊,從事多年天麻種植工作,他認為,仿野生種植的天麻無論是品相還是天麻素的含量,都是最接近純野生天麻的。
楊俊介紹,公司的種植基地中有2000畝通過了綠色有機認證,重金屬、水質、農殘等指標每年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測。
中國天麻看貴州,貴州天麻看大方。
雖然當下的大方天麻名聲在外,但在畢節天麻發展歷程中,不少天麻人卻為此傾盡心血。
1985年,大方人郭榮在貴陽參加一次天麻栽培技術培訓后,帶著培訓贈發的蜜環菌材和天麻種回家試種。第二年就有了收獲,大方人工仿野生天麻無性種植從此拉開序幕。后來,由于品種退化,導致產量一度降低,無性栽培天麻種植就此中斷。
同一時期,大方人張光文開始嘗試天麻有性繁殖的探索改良。他通過反復試驗,于1998年獲得天麻有性繁殖栽培實驗的成功,解決了天麻種源及退化問題,開創了大方天麻有性種植技術的新紀元。
天麻栽培技術從“無性”到“有性”,看似一字之變,卻是種植技術的極大攻克。品質的穩定、種源的保障為天麻的大規模種植提供了可能。
現如今,畢節將天麻作為全市“八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打造了“大方—七星關—赫章”林下天麻產業帶,畢節市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規模全國第一,林下天麻成為廣大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
一個產業的新生
“天麻這名字大有講究哩,因為它通著‘天’,接著‘地’!”在大方縣慕俄格古城的交易市場上,當地藥農陳緒義興致勃勃地向買家介紹,“‘天’說的是天麻無根無葉,像是從天而降;‘麻’說的是它生長在蒼茫山林里?!?/span>
畢節雖有種植天麻的傳統,但在很長一段時期,畢節的天麻種植沒有真正形成整套成熟技術,收成只能靠天,產業一直不成氣候。
仿野生育種,是推動天麻規模種植的又一技術革新關鍵點。
“2007年,我們開始大膽試驗,把育種直接一步到位全部放到山上,后來成功了,不需要大棚仍然可以育出種來。”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平說。
技術革新帶來的是看得見的效益,激發了群眾種植的積極性。此后幾年間,大方縣天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底,大方天麻種植面積已達3萬余畝。
規模起來后,如何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又成了發展產業必須直面的問題。
以龍頭企業帶動天麻產業化,是畢節延長天麻產業鏈的一個成功做法。
2001年,大方縣首家天麻加工企業——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成立,在該公司引領下,截至目前,大方縣擁有天麻種植經營主體138家。
龍頭企業成立后,上游種植端,創新采取菌棒代替木材的新型栽培技術,開展液體菌種培育,提高菌種活力、提升菌種純度、加快菌種生長速度,使天麻生長周期縮短1.5年以上,木材使用量節約80%以上,天麻產量增幅達2至3倍。
下游研發端,積極爭取與高校企業合作,深入研發凍干粉、化妝品產品,積極探索中醫藥療養、“藥食同源”等大健康新業態,全力拓展產業鏈條。
走進位于大方經濟開發區的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產品展廳,天麻粉、天麻片、天麻面條、天麻膠囊、天麻酒等產品琳瑯滿目。“這款天麻粉經過30多道工序,適合很多場景食用,是我們的拳頭產品?!痹摴句N售經理文憲伍拿著一盒天麻粉介紹。
除了傳統產品,公司還抓住“藥食同源”認定的契機,開發了天麻咀嚼片、天麻湯包、天麻糕點等食品,經過精深加工,天麻的“身價”倍增。
從一粒種子啟程,推動一個傳統產業蝶變新生,融合發展一條產業鏈條,彰顯了畢節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促進天麻科研成果轉化,賦能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張藍圖的繪就
模擬大屏實時顯示海量信息、展示區域各色產品琳瑯滿目、生產車間產品加工熱火朝天……日前,走進畢節新質生產力天麻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只見畢節天麻產業的發展藍圖徐徐呈現眼前。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在畢節,以“新質生產力”命名一個中心的,新質生產力天麻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尚屬首個。
2024年4月份新成立的新質生產力天麻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依托貴州兩山天麻產業有限公司,致力于從生產源頭的科技研究著手,提高天麻育種、生產、存儲、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化水平,著力培育畢節天麻產業新賽道。
“我們希望將現代科技與傳統種植技術相結合,為天麻產業注入新質生產力。”貴州兩山天麻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興說,以信息化和科技手段賦能,把產、學、研有機結合起來,把天麻產品的研發、精深加工、管理、銷售做精做細,特色農業領域也可以大做文章。
“我們主要圍繞天麻的‘康茶、養酒、藥食、美妝’等系列產品矩陣,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天麻全產業鏈和強大的天麻產業生態?!秉S興信心滿滿地說。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歸根到底要靠人才,產學研融合,既能精準解決企業技術創新的難點,也能縮短技術的轉化周期。
“我們和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聯合成立了兩山天麻產業學院,現在正加緊建設中。”黃興介紹。
畢節新質生產力天麻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是畢節天麻產業向“新”而行的一個生動實踐。
近年來,畢節天麻在科技加持下,知識產權成果豐碩:申請專利7項、發明專利6項、國家仿野生育種專利1項、烏天麻高效栽培專利1項、天麻酒專利1項、天麻飲料專利2項、天麻即食脆片專利1項。
截至目前,畢節市已種植林下天麻25萬余畝,天麻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小小天麻,已然成為畢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道路上的一顆耀眼新星!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