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聚力 “虞”你共富 上虞全力開辟共同富裕新通道
依山而建的百年古村、俯臥山間的千年梯田、優雅恬靜的鄉村氛圍,讓慕名而來的上海游客孫偉芬不住地拍照打卡,直呼:“這就是向往的生活!”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以縮小“三大差距”推動共同富裕,上虞區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
2024年,上虞區緊緊圍繞共同富裕“1311”工作體系,助力全面建設“青春之城”,打造具有上虞辨識度的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前三季度,全區GDP實現增長6.8%、高于全省平均1.4個百分點;居民可支配收入為56118元,增速為4.9%。
在拓展更寬廣的“共富”路上,上虞區聚焦強村富民,大力實施“虞你共富”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新一輪區內山海協作,促進集體經濟壯大、農民增收致富、兜底保障落實,開辟共同富裕新通道。
山“呼”海“應”攜手共富
連日來,位于丁宅鄉的浙江森凝生態園林菲油果基地里,工人正忙著打包雞蛋發貨。基地負責人林皓告訴記者,菲油果的采摘在一個多月前已經完成,基地打算利用土雞、雞蛋的養殖發展林下經濟,填補淡季訂單。“在區供銷總社宣發助力下,第一天就拿到了5000元的雞蛋銷售訂單,幫我們解決了銷售難題。”林皓說,現在公司只需要專心養殖,由區供銷總社幫助運營和銷售。
紹興上虞大通丁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幫助農戶銷售,公司在“三儂供銷”平臺上增設一個名為“共富站點”的板塊 ,把農戶多余的農產品通過供銷社線上平臺進行展示和銷售,為農戶增加收入。
2024年,上虞區將實施區內山海協作作為上虞區縮小“三大”差距的特色抓手,創新構建“五幫一”結對幫扶機制,圍繞重點平臺(鎮街)、區直部門、國有企業、優勢企業、金融機構五類單位配套結對一個虞南鄉鎮,用活用足五大幫扶力量,打開協作幫扶助力虞南鄉鎮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的實踐路徑。作為丁宅鄉區內山海協作的結對牽頭部門,區供銷總社在增設共富站點板塊后,共為當地農戶上線農副產品100余種,還在大通農場新品種試驗基地培育20多個新品種,讓農戶第一時間拿到優質秧苗,共輻射農戶800余戶,增收70余萬元。
據介紹,2024年上虞區推進實施區內山海協作項目共32個,總投資3.9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8億元。區發改局社會發展科工作人員趙輝告訴記者,通過項目聯動部門和鄉鎮優勢,讓山頭和海頭聯系起來,變“輸血”為“造血”,有效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戶收入。
虞南抱團同下“一盤棋”
800多平方公里的虞南山區風光秀麗、人文薈萃、資源富集,但長期以來,虞南鄉鎮存在同質化發展現象,不利于虞南山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為加快推動上虞區虞南虞北區域差距縮小,探索具有上虞特色的“三大差距”縮小路徑,今年7月,區委專門召開虞南綠色高質量發展大會,設立虞南綠色高質量發展辦公室,組建綜合協調組、產業發展組、規劃建設組3個工作小組,建立“一盤棋”體制機制,開始系統深入謀劃鄉村運營、項目招引、活動策劃、產業融合等重點工作,走上片區化景區化品牌化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嶺南鄉原野山居民宿項目利用原覆卮小學地塊擬投資4000萬元打造網紅民宿,目前初步方案論證已完成;陳溪鄉竹隱星空天文研學項目擬投資8000萬元打造集天文科普、觀測、星空露營為一體的高端研學基地,目前已簽訂投資框架協議;丁宅鄉洲際酒店項目總投資4億元,正在進行選址論證……虞南綠色高質量發展辦公室成立以來,持續招商全面促進農商文旅項目落地,助推“三鄉三鎮”引進6個千萬級以上項目。
根據《虞南綠色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以一溪兩岸(下管溪、隱潭溪)為核心,充分發揮豐惠鎮、章鎮鎮兩大中心鎮輻射帶動作用,深入挖掘虞南山區生態、農業、人文資源價值,串聯關鍵節點,優化各類業態合理配置組合,從“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綜合交通、配套設施、社會事務、村落發展、人口煥新”等七個方面規劃,打造集山鄉游憩、康養度假、文化研學、鄉村創業等主客共享的長三角都市后花園。
據介紹,上虞區將建設總投資為3.85億元的長三角后花園文旅融合提升項目,對覆卮山景區、雪花潭景區、四季仙果景區、“云上蘆山”映山紅觀賞基地、管溪——隱潭溪沿線景觀、陽明文化拓展基地等景區以及周邊配套進行改造提升,深度挖掘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通過文旅融合,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此外,總投資為2.15億元的紹興虞南綠色精品農業科創產業園建設項目將聚焦虞南鄉村特色產業,重點打造丁宅鄉四季仙果產業園、嶺南鄉梯田生態產業園、陳溪鄉林下經濟示范產業園、下管鎮農業培育產業園和下管“三寶”產業園五個特色農業產業園,不斷推動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共富工坊“孵化”鄉村特色產業
連日來,陳溪鄉太平山村的黃精共富工坊里,“九制”黃精及衍生產品琳瑯滿目,空氣中彌漫著淡雅的清香,不少游客正在參觀購買。
地處四明山麓的太平山村中藥材資源豐富,尤其是野生黃精產量較高,然而相當長一段時間“養在深閨人未識”,沒有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2023年春天,村里引入創客開辦黃精共富工坊,收購村民挖來的黃精后加工外銷,當年銷售額就達80萬元,2024年突破170萬元。這些純天然的產品被加工成黃精酒、黃精茶、黃精芝麻丸、黃精曲奇、黃精糕等衍生品,黃精成了村民致富的“黃金”。
在上虞區,共富工坊正成為鄉村產業的“孵化器”。為持續放大共富工坊的惠民效應,近年來,上虞區打破地域、領域、條塊限制和要素壁壘,健全聯席會議、資源調度、協同生產等機制,凝聚共富工坊建設合力。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工坊211家,吸納就業1.3萬余人,帶動人均月增收3076元。
在資金扶持方面,上虞區依托區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協會和本地龍頭企業,成立總額為1億元的共富基金,采取“留本捐息”方式每年切出部分資金,通過鎮村申報、專家評審、實地驗收等流程,對一批有發展潛力、有較好效益的工坊進行資金獎補,至今已投入1500余萬元扶持建成29個共富項目。
在長塘鎮會篁村的“竹鄉蘭苑”共富工坊里,各色蘭花綽約多姿競相開放,清幽淡雅的氣息撲面而來,不少游客、花友慕名而來。“養了30多年蘭花,沒想到興趣愛好現在還能‘變現’,已經有好多客戶預訂了我的蘭花。”村民羅偉炳告訴記者,自己在自家閑置土地上種植了400多盆蘭花,拿到工坊里擺放,方便游客參觀購買。
長期以來,長塘鎮有不少人家喜歡種植蘭花,鎮政府便琢磨著,能否在蘭花上“做文章”。在“鳳凰領航?共富同行”公益基金資助下,長塘鎮的“竹鄉蘭苑”共富工坊項目順勢落地。隨后,鎮里陸續引進省農科院、上虞蘭花協會等專業指導力量,在會篁村建起蘭花基地,打造集蘭花種植、培育孵化、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并逐漸向周邊帶動輻射。目前,“竹鄉蘭苑”共富工坊二期項目已開工建設,投資250余萬元將建造約1000平方米的文洛式玻璃溫室大棚,主要用于蘭花種植培訓、研學教育、科學試驗、展示展銷等,實現蘭花產業向全鏈條增值和品牌化發展轉型。
共富路上,從城鎮到鄉村,每個群體都不能落下。“在推動‘三大差距’縮小上,上虞區將全力以赴打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立得牢、叫得響,具有上虞特質的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上虞高質量發展之路。”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