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亮眼!2024重慶“三農”成績單出爐
全年糧食產量創近16年新高,“菜籃子”產品產量穩步增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穩步增長……2024年,重慶在“三農”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
回眸2024·碩果累累滿目新
這一年,重慶市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成效顯著。依托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獨特優勢,重慶強化了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戰略實施。通過精心策劃的“一縣一策”策略,構建起“1+18+N”的政策體系,為山區庫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今年,重慶市投入高達73億元資金,成功實施了125個區縣城補短強弱項目,并創新性開展“小縣大城”“強鎮帶村”等試點項目,深化區縣間的對口協同發展,促成了一系列產業項目的成功落地。
在糧食安全和防止返貧方面,重慶市出臺了十項穩糧擴油的措施,全年糧食產量創近16年來新高。同時,重慶市不斷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體系,精準實施產業就業幫扶措施,成功培育了131個勞務品牌,使脫貧人口就業人數達到了82萬人。此外,重慶市還積極推進社會幫扶工作,魯渝協作的“東產西移”戰略引入了150多個特色種養品種,并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與鄉村結對幫扶,成功實施了8594個項目,投資總額高達629.9億元。
在深化“四千行動”方面,重慶市圍繞“農地增產能、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四大目標,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生態特色產業培育等行動。2024年,重慶市已完成15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達到1937萬畝。同時,重慶市大力發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構建了“3+6+X”農業產業集群,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巴渝特色的名優“土特產”。
此外,重慶市還高度重視提升農村活力,深入實施千個巴渝和美鄉村建設行動,顯著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在聚焦“雙輪驅動”方面,重慶市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種業創新攻關、數字鄉村建設等工作,不斷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同時,重慶市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健全了四級農村產權交易體系,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黨建引領在重慶市“三農”工作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深入推進“黨建扎樁·治理結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重慶市建立了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并完善了“141”基層智治體系,顯著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展望2025·譜寫“三農”新篇章
2025年,重慶市將繼續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緊扣“兩個確保、三個提升、兩個強化”的工作方針,全面推動鄉村“五個振興”,聚焦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向改革要動力,以進促穩,加快打造“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宜居宜業巴渝和美鄉村,奮力譜寫重慶“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在持續夯實糧食安全和成果鞏固“兩個基礎”方面,重慶將通過壓緊壓實各級糧食生產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戰略等措施,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同時,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建成推廣“社會·渝悅·防貧”應用平臺,將監測對象申報業務列入政務便民服務事項。
為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重慶市將迭代實施“四千行動”,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生態特色產業培育等行動,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在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方面,重慶市將打好農村改革“組合拳”,通過實施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等改革措施以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產權交易系統集成改革等舉措,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力。
此外,重慶市還將聚焦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三大標志性成果”,以渝西地區、龍溪河流域為重點,打造新時代“巴渝糧倉”,同時以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節臍橙等為代表,打造巴渝特色名優“土特產”金名片,進一步提升重慶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