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鄉村”:一張四川消費幫扶的“金名片”
2024年“天府鄉村”優質農產品浙江行啟動儀式暨推介對接活動現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12月19日,在德陽市中江縣永太鎮群益村,四川雄健實業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在一道道必經工序后,細如發絲、潔白空心的掛面被裝入印有“天府鄉村”標識的包裝袋內。
作為當地特產的中江掛面,有了“天府鄉村”公益品牌的強力賦能,如今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坝∩稀旄l村’,是對我們產品品質的權威認證,也讓我們的銷售業績節節攀升,更激勵我們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確保更多實惠惠及廣大農戶。”該公司負責人感慨。
從脫貧攻堅的壯麗戰場到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一路走來,“天府鄉村”品牌建設不僅實現了自我跨越與升級,更作為四川消費幫扶的公益品牌,成為了川字號農產品響當當的一張“金名片”。
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161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縣中,已有3832家用標主體、15210個產品加入“天府鄉村”大家庭,涵蓋農副產品、藥材、飲品等17大類153個品類,帶動脫貧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規模達202億元。
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無數農戶,特別是脫貧戶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真實寫照。而為他們提供堅實后盾的,正是“天府鄉村”所構建的全方位、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品牌體系。通過執行嚴格的質量標準、推行創新的聯農帶農機制、搭建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深化品牌推廣策略等一系列創新實踐,“天府鄉村”公益品牌帶著四川消費幫扶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走進全國乃至全球千家萬戶。
品質為基 出川闖市場
消費幫扶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有力抓手,這背后,是政府搭臺、市場唱戲的邏輯在起作用。幫扶農產品雖享“幫扶”之名,但也必須在市場中與眾多產品同臺競技,品質成為其脫穎而出的關鍵。
四川深知此理,于是“天府鄉村”公益品牌應運而生。為提升幫扶農產品質量,我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天府鄉村”公益品牌標識使用管理辦法》《“天府鄉村”公益品牌產品全鏈條發展實施方案》,構建起嚴格的質量標準體系,力求將“天府鄉村”打造成四川幫扶產品的金字招牌,推動消費幫扶高質量發展。
走進巴中、南充等地,處處可見“天府鄉村”品牌的力量。在政策的引領下,各地紛紛出招,提升產品質量。巴中市出臺獎勵措施,鼓勵企業追求更高質量;甘孜州瀘定縣制定技術規程,指導農戶綠色種植;樂山市馬邊縣則建立標準體系,規范茶葉和獼猴桃的生產……這些舉措,無疑為“天府鄉村”產品的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嚴格的監管。從“四川扶貧”到“天府鄉村”,變的是名稱,不變的是對品質的堅守。主管部門加強市場監管,使用主體則將品質管控融入發展理念。
巴中市平昌縣供銷部門強化上線供應商管理,確保農產品來源可溯、安全可靠;內江市資中縣根興食品公司注重環保,推廣綠色生產技術;遂寧市則全鏈條遏制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農產品合格率位居全省前列。
在追求品質的同時,“天府鄉村”還注重突出特色。甘孜州道孚縣依托高原生態優勢,主打“純天然”“零添加”的農產品;德陽市中江縣會豐糧油有限公司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復興傳統手工掛面產業;巴中市平昌縣則以“零添加”為賣點,將醬腌菜、青花椒調味醬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這些特色農產品,不僅豐富了市場供給,也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如今,“天府鄉村”公益品牌用標產品已逐漸成為市場上的寵兒。它們以品質為基,以特色為翼,正奮力飛出四川,飛向更廣闊的市場。
聯農帶農 群眾增收底氣足
12月,正是宜賓市翠屏區金坪鎮民強村青菜收獲、腌制的時候。半成品的青菜根條是宜賓芽菜的主要原料,這些根條將紛紛運往四川宜賓碎米芽菜有限公司進行加工制作并出口海外。
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芽菜產品將貼上“天府鄉村”的新標識。該公司行政負責人賀御琴告訴記者,公司與農戶簽訂長期穩定的綠色食品基地原料種植、扶持、收購協議,構建起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農戶們按照公司標準種植原材料蔬菜,公司則以高于市場均價的價格收購,確保農戶的種植收益穩定。
“‘天府鄉村’公益品牌為‘碎米’芽菜助推了市場影響力。在銷量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公司會對農戶進行二次利益分配,按照農戶所交售的宜賓芽菜的數量和品質情況,進行返利?!痹撠撠熑私榻B,除此之外,“碎米”芽菜的生產加工環節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從原材料清洗、切配,到芽菜包裝、運輸等,吸納了當地眾多勞動力,尤其是脫貧群眾。
在“天府鄉村”公益品牌標識申報條件上,記者注意到,申報的市場主體應有持續增收的聯農帶農機制,帶動脫貧戶或低收入群體增收成效明顯(脫貧戶或低收入群體人數占比不低于20%)。
帶動農戶發展產業,成為市場主體使用“天府鄉村”標識的必要條件。
在阿壩州小金縣,高山玫瑰成了當地脫貧戶的“致富花”。2011年,小金縣達維鎮冒水村村民陳望慧帶著玫瑰回到家鄉試種,如今這花已在小金縣生根發芽,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我們有5款花茶都拿到了‘天府鄉村’的授權?!标愅劢榻B,通過共享機制,農戶們得到了農資、技術和服務,產品也更有保障了。
玫瑰產業不僅讓冒水村煥發了生機,還帶動了全縣多個鄉村種植,讓3300戶農戶實現增收,其中不少是脫貧戶和監測戶。
綿陽市北川縣,依托東西部協作,建起了生豬繁育場,帶動了全村乃至全鄉的生豬產業。由“天府鄉村”用標主體北川禹珍實業公司牽頭,形成了產業幫扶的新路子,村集體經濟因此每年增收12萬元。
吸納農村勞動力穩定務工、帶動農戶發展產業、村集體參與分紅……這樣的故事在四川各地不斷上演。遂寧市組建了產業聯盟,強化利益聯結;達州萬源市的合作社帶動農戶養殖舊院黑雞;宜賓市敘州區的冠英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動農戶種植優質作物等等。
產業興旺,聯農入市,四川的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供應鏈升級 天府好物加速跑
四川,孕育了無數特色農產品,如沐川的獼猴桃、通江的銀耳、雅江的松茸、金川的雪梨……如何讓這些好物走出四川,擁抱更大的市場?
在遂寧市安居區,永豐綠色五二四紅苕專業合作社利用脫毒快繁技術,讓紅苕產量顯著提升,為供應鏈提供了堅實的貨源基礎。阿壩州金川縣的雪梨,也在金雪梨果業開發公司的推動下,借助“天府鄉村”品牌,逐漸走向全國,產品種類日益豐富。
然而,物流速度較慢曾是制約這些好物走向外界的一大難題。如今,“兩地倉”模式的引入,讓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樂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沐川縣的紅心獼猴桃僅需 26小時就能抵達浙江紹興,這得益于產地倉與銷地倉的緊密聯動。同時,中國郵政儀隴分公司構建的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也進一步打通了農產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
電商的興起,為“天府鄉村”好物打開了新的銷售窗口。在巴中市南江縣,一場場直播活動火熱進行,主播的熱情推薦讓訂單不斷。平昌縣則打造了電商直播帶貨“矩陣”,培養了一批專業主播,成為鄉村產業代言人。
如今,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的餐桌,從四川到全國各地,“天府鄉村”好物正通過不斷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逐步走出大山,擁抱更廣闊的市場。
建品牌矩陣 農產品界的“流量擔當”
“天府鄉村”不僅承載著助農的情感紐帶,更成為消費者認識、接納四川本土品牌的窗口。近年來,它與地方品牌、綠色有機產品等攜手,構建起龐大的“天府鄉村+”品牌家族。
“天府鄉村”近兩年每年帶動全省特色農產品銷售超200億元,已成為四川消費幫扶的“金名片”。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項目中心負責人道出了這個品牌的力量。
各地特色農產品品牌正紛紛加入這個“大家族”,共同塑造“天府鄉村”的新高度。平昌縣全力培育地理標志產品,小金縣出臺品牌推廣獎勵措施,通江銀耳更是以61.66億元的區域品牌價值,穩步邁向百億產業目標。
如今,“天府鄉村”品牌下已匯聚了3800多個市場主體、1.5萬余個產品,覆蓋農業生產全鏈條。郫縣豆瓣、紅原牦牛奶粉、涼山苦蕎……這些知名品牌與“天府鄉村”相互成就,共同書寫四川農業的新篇章。
以展會為媒,“天府鄉村”品牌多次走出四川,走向全國。從螞蟻集團的百縣百品助農行動,到浙江對口地區農優產品展銷活動,再到杭州的四川“天府鄉村”公益品牌推介會,“天府鄉村”品牌的影響力正不斷提升。
得榮皮蛋、理塘酥油茶、色達藏茶……這些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品牌,如今在全國同類產品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除了展會,各地還積極推進“天府鄉村”入駐商超、布局直銷點。遂寧市與成都紅旗連鎖、遂寧市萬禾超市等合作,讓“天府鄉村”產品走進商超,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天府鄉村”不僅為企業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大門,更為其品牌影響力的提升給予加持。德陽市蕎媽食品有限公司自加入“天府鄉村”后,產品銷量大幅提升,今年1-11月銷售額達1300多萬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