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川味道”出道記
漢川河蟹、漢川蓮藕、富硒雞蛋、楊林溝芋頭……12月16日,走進漢川工農業產品“共享”工廠店農產品展區,多款耳熟能詳的漢川特色農產品人氣高漲,深受消費者青睞。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產。近年來,漢川市以富民興村為鮮明導向,依托特色優勢產業,聚焦培育土特產大品牌,打通產銷融合新路徑,讓鄉村“土”味飄香四方,勾勒出鄉村發展的好“豐”景。
綠色生態 賦能品牌“提檔升級”
12月16日,走進漢川天歌螃蟹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曾亞鵬正在蟹塘邊指導工人有序收獲螃蟹。透明分裝箱內,一只只即將橫行餐桌的“蟹將”們,煞是惹人喜愛。
打開基地電腦中的產品追溯平臺,輸入社員許志剛的名字,其養殖基地使用的投入品名稱、數量一目了然。曾亞鵬說,合作社為每一位成員建立用藥檔案,從源頭控制投入品的安全,并開展行業自律行動,以高品質、無公害的產品要求贏得市場信賴。
漢川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農業發展的“生命線”,制定出臺《漢川河蟹生態養殖技術操作規程》,創新建立生態標準、智慧監管、循環農業發展機制,為漢川產出的農特產品貼上安全放心的“生態標簽”,今年漢川河蟹綜合產值預計達50億元。
漢川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產糧大縣、中國河蟹之鄉、全國水產百強縣,孕育了一批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漢川味道”如何飄香四方,讓“土特產”成就富民“大產業”?為此,“品牌強農”戰略應運而生。
堅持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漢川培育出楊林溝芋頭、馬鞍荸薺、西江北河甜玉米、劉家隔御駕橋黃鱔等多個“一鄉一品”、“一村一品”成為地方特色產業,持續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打造一批品質過硬、特色鮮明、帶動力強、消費忠誠度高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
目前,漢川蓮藕、漢川河蟹、楊林溝芋頭等3件商品已獲地理標志商標。“漢川蓮藕”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漢川汈蓮”入選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名錄、“漢川河蟹”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
鏈上發力 讓“流量”變“留量”
走進湖北惠致農貿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區,清洗、去皮、分揀、加工后的蓮藕被輸送到各條生產線,經過去雜滅菌、包裝入袋、貼標封箱,變成了“楚荷香”蓮藕系列產品。
“一類蓮藕進市場,二類加工成藕片、藕丁等,三類做藕粉,四類回田、做飼料,一根藕可以‘吃干榨盡’。”銷售經理楊啟介紹,公司每天可加工蓮藕5萬多斤,每年可消化基地、聯合社、農戶種植的鮮藕15萬噸,年銷售收入2.6億元。
漢川是湖北省蓮藕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全市蓮藕種植面積超16萬畝,年產商品藕30多萬噸,蓮藕綜合產業年產值超34億元,其中純藕粉產量約占全國75%。
“農產品深加工對于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漢川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漢川有規模以上蓮藕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能力達20萬噸,為了讓蓮藕鮮四季,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漢川積極搭建專業的產業發展平臺,創新打造科技支撐平臺,加快攻克相關關鍵技術,轉化優質科研成果。
目前,漢川形成了開發區食品飲料產業、城隍華嚴糖果制造、麻河劉隔汈東蓮藕制品、汈汊湖魚類加工等六大農產品加工區塊;2023年,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886.66億元。
云端發力 “漢川味道”加速出圈
“在我身后,就是優質的漢川大米和富硒雞蛋,品質有保證,請大家放心購買。”12月16日,在漢川工農業產品“共享”工廠店內,主播正在為大家介紹漢川特色農產品,不時引來消費者下單嘗鮮。
“酒香也怕巷子深”,隨著漢川特色產業茁壯成長,特色農產品已然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如何讓更多特產從籍籍無名到有口皆碑,從偏遠的“酒巷”走向消費者的餐桌?
漢川市多方面拓寬銷售渠道,深入實施農村電商提質增效、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農村寄遞物流全覆蓋等行動,讓更多優質農產品暢銷全國,“漢川好物”系列農產品銷路越走越寬。
數據顯示,今年漢川擁有網絡店鋪8531家,網絡企業744家,直播場次1.44萬次,同比增長13.5%。1月至11月累計網絡零售額29.72億元,同比增長30.1%,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984萬元,同比增長39.4%。
“依托電商平臺和村級物流站點建設,以漢川蓮藕、漢川河蟹、漢川小龍蝦、漢川荷月等為代表的農特產品正加速出圈,特色農產品煥發新活力。”漢川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漢川市還支持引導農業企業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店、消費幫扶體驗店,積極組團赴外參展,豐富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以蓮藕豐收節、漢川河蟹節等活動為媒,打造以賞荷采蓮、游湖垂釣、品藕嘗蟹等為主線的農旅融合示范基地,讓漢川好物出村進城持續“熱辣滾燙”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