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托起致富“金飯碗”
蘇尼特右旗以畜牧業為主,蘇尼特羊、蘇尼特雙峰駝等畜牧品種都是當地知名的“土特產”。近年來,為了做優做強“土特產”產業,該旗緊緊抓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按照“優化主產、補鏈延鏈”的總思路,推動畜牧業降本增效,實現“土特產”高質量發展。
走進額仁淖爾蘇木阿爾善圖嘎查蘇尼特羊智慧養殖牧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電子屏上閃爍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公畜量、母畜量等數據。智能系統能自動搜集每只羊的生長、健康、行為、飼料消耗等數據,并據此預測疾病、發情期、生長趨勢等信息,為牧場管理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這是過去不敢想的,原來我們就是牧戶分散飼養,組織化程度低、養殖依賴經驗,所以抗風險能力差,投入與產出不符,很難發展壯大。”阿爾善圖嘎查黨支部書記寶音格希格介紹。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該旗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持續深化基層黨建“抓鄉促村帶戶”整體提升工程,按照“優羊增牛”“優羊增駝”的思路,立足全旗養殖分布情況,統籌用好各類銜接資金、京蒙幫扶資金、中航集團幫扶資金,依托“嘎查集體經濟+企業+牧戶”的模式,著力打造牛羊駝育肥基地、養殖基地、核心育種基地,并“連點成面”推動基地集群化。同時,引導嘎查黨支部積極爭取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資源,因地制宜培育養殖大戶,打造“大戶帶小戶”的養殖共同體,統籌推動全旗牛羊駝規模化發展。
“原先賣牛都是拉出去,費事不說,運費就得兩三千元,現在家門口就有活畜交易市場,方便又省錢。”剛剛賣完牛的賽漢塔拉鎮都呼木嘎查牧民楊曉蓮笑著說。
過去每到牲畜出欄時節,都是牧民犯愁的時候,這些事也是都呼木嘎查黨支部書記阿木古楞的“心頭難”。2022年,都呼木嘎查盤活1.66萬平方米閑置土地,積極申請項目資金678萬元,推動建設日交易量800頭只牲畜的活畜交易市場,實現了牧民降本和嘎查集體經濟增收雙贏。
朱日和鎮作為全旗唯一有農區的蘇木鎮,依托2.4萬畝青貯、檸條和1.5萬畝羊草資源,指導所轄烏蘭村合作社建設全混合日糧加工基地。目前,該旗共建成全混合日糧加工基地9個,日產全混合日糧可達200余噸。同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補貼基地青干草、為購買的牧民每噸補貼300元等舉措,將市場價每噸1400元的全混合日糧售價控制在每噸800元左右,大幅降低禁牧期、干旱期牧民飼養成本。
近年來,為推動當地牛羊肉產品優質優價,該旗一方面指導蘇木鎮打造直播帶貨點、引進第三方直播團隊、培育電商人才,持續打通畜產品線上銷售通道,目前已入駐鳳凰優購、抖店、蘇尼特優品等電商平臺。今年,桑寶拉格蘇木巴彥烏拉嘎查的“紅書包”直播間共銷售牛羊肉200余萬元,帶動周邊嘎查852戶牧戶平均增收1486元。另一方面,依托中航定點幫扶的契機,開發蘇尼特羊蝎子、紅燜羊肉等特色航空餐食,推動牛羊肉“上藍天”,實現畜產品銷售量與知名度的雙提升。
牛羊吃草,渾身是寶。除了肉產品直接銷售,該旗積極指導蘇木鎮及嘎查村黨組織,發揮集體經濟作用,做好肉、奶及糞污等的深加工文章,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提升畜牧業產業附加值。
走進朱日和鎮巴彥塔拉嘎查深加工車間,牛肉干、牛肉醬等產品正在有序生產。車間投產以來,每年可生產牛肉干20余噸、牛肉醬50余萬瓶,帶動嘎查集體經濟增收15萬余元,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
賽漢塔拉鎮都呼木嘎查的糞污無害化處理廠外,陸續有牧民拉來牛羊糞。這里每年收購牛羊糞3萬余噸,在加工成有機肥料后售賣,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帶動牧民增收。額仁淖爾蘇木阿爾善圖嘎查的牛羊糞資源再利用加工廠,每天能夠加工50噸牛羊糞壓塊燃料,每年為嘎查集體經濟創收6萬余元。
奶制品產業更是遍地開花。目前,全旗從事傳統奶食品加工的作坊及企業有150余家,其中已獲得小作坊認證的有49家,已獲得SC認證的傳統奶制品企業有2家,生產的乳清啤酒、乳清腌制菜、乳清糖、益生菌駝乳粉、兒童駝乳粉、SOD女士駝乳粉、燕窩酸駝奶奶貝等產品廣銷全國各地。
■短評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蘇尼特右旗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依托蘇尼特羊、蘇尼特雙峰駝等畜牧品種,按照“優化主產、補鏈延鏈”的總思路,持續做優做強“土特產”產業,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做好“土特產”文章,應立足資源稟賦,突出因地制宜。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發掘適合本地區的特色產業,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切實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出一條符合實情、順應民需、展現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要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延長產業鏈、暢通循環鏈、做強富民鏈,建立完善牧企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能。(王震宇)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